简评清朝末年三大改革

简评清朝末年三大改革

ID:44957373

大小:3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06

简评清朝末年三大改革_第1页
简评清朝末年三大改革_第2页
简评清朝末年三大改革_第3页
简评清朝末年三大改革_第4页
简评清朝末年三大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评清朝末年三大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标准文案  清朝末年三次改革失败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预备立宪姜平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请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应该如何挽救国家的危亡,便成为全国官民最关心的大问题;同时,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批爱国志士,认真开展了对西方列强的研究工作,逐步认识到列强不仅“船坚炮利”,而且其政治、军事、经济制度比中国先进得多,因而提出了必须学外人之长、补我之不足,即所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1911年清王朝覆灭

2、,在半个世纪中、我国曾先后兴起了三次大规模的改革运动。这三次改革都有成功的可能。但由于统治者方面的原因,三次改革都以失败告终,并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这段历史是值得后人认真总结、思考和借鉴的。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三次改革失败的情况。第一次改革: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王朝中以恭亲王奕为代表的满洲贵族和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些汉族官僚,看到了英、法等国的军舰和洋枪洋炮的厉害。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出发,为了“求强”、“求富”大全标准文案,开始提倡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他们用大量资金购买洋人的机器和技术,先后在各地

3、创办了一些制造船舰、枪炮和弹药的工厂,并用这些近代武器来训练和装备军队。后来又陆续办了一些采矿、冶炼和纺织厂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电讯等企业。为了创办这些事业,还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同文馆或西学馆,并派一些人出国留学,来培养人才。这一切被称为“洋务运动”。提倡办洋务的人,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虽然比清王朝中那些极端愚昧无知、主张复古守旧的顽固派要开明些,但他们不敢认真学习西方的文化思想,害怕触动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也不愿放弃封建官僚阶级的特权地位,因而始终没有提出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革我国政治制度的主张。甚至还为封建专制制度

4、唱赞歌。他们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认为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是绝对不可改变的,只要将西方的近代军事装备和先进技术学过来,中国就一定能富强起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洋务派的根本主张。由于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未做任何改革,在洋务派办的一些近代工矿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也完全采用一套腐败的官僚制度,大小官僚任意安插亲信,结党营私,朋比为奸,贪污中饱,使先进的机器设备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由于腐败的政治制度的影响,使得洋务派提倡的学习西方的努力收效甚微。虽然经过了20年之久的所谓“富国

5、强兵”的洋务运动,中国军队在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仍然打了败仗,中法战争的失败,已经暴露出如不改革落后的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腐败无能的军事制度,仅靠学习外国的一点科学技术,要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特权,仍然不愿对专制制度进行改革,而是继续坚持走老路。大全标准文案他们迷信军事力量,认为只要建设好一支强大的军队,国家就能在战争中打胜仗,成为强国。因此,洋务派官僚李鸿章从60年代开始,花了国家和人民巨大的资金,用了30年时间,先后建立起了一起似乎很强大的陆海军,并建立了军事工业,表面上盛极一时;他

6、们大肆吹嘘标榜,认为这样就能使中国渐臻于富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本来也是一个受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的贫穷落后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小国,但它因认真学习西方的文化思想和各项制度,并仿效西方对政治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因而日益富强;而我国由于政治军事制度的严重落后,任人唯亲,军官腐败无能,结果在这场战争中,由李鸿章指挥的北洋陆军一败涂地;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北洋海军失败得更惨,全军覆没。经营多年的旅顺、威海军港,也轻易地落入敌手。甲午战争的大败,便宣告了经营30多年的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这也证明了不进行政治制度的改

7、革,要实现真正的民富国强是不可能的。也说明了统治者妄自尊大、固步自封、不愿认真学习外国经验是完全错误的,结果只能是误国害国,也害了他们自己。第二次改革:维新变法运动1.康有为等“公车上书”1895年4月,清王朝因甲午战争失败,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具有强烈爱国思想和改革愿望的康有为,因参加会试到了北京,便联合各省在京会试的举人1300余人联名上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因举人进京会试乘公车,故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虽然未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但这个事件

8、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公车上书”的内容被传抄印刷,流传很广,变法维新思想便逐渐传播开来,要求变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康有为也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公车上书”后不久康有为考中了进士,被清王朝授为“工部主事”。1895年他再次向光绪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