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复习知识点汇总

民法复习知识点汇总

ID:44957742

大小:5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06

民法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1页
民法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2页
民法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3页
民法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4页
民法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法复习知识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民法复习范围一、民法的基本原理1、私法自治的意义所谓私法自治,亦称意思自治,指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一切民事权力义务关系的设立、变更和消灭,均取决于当事人自己的意思,原则上国家不做干预。2、私法自治的功能对于派出当事人封建身份关系及各种法律对个人之束缚,废除法人尤其是公司之特许主义,保障私有财产之处分,实践营业自由,对于委会个人之自由和尊严,促进社会经济之发展、文化之进步,发挥了极重大的作用3、私法自治的限制其功能之发挥必须以当事人之自由平等及由此产生的自由竞争、机会均等为前提条件二、社会本位所谓

2、社会本位的立法,集中表现是:1、契约自由的限制,对缔约加以公法监督,保护经济上的弱者2、所有权绝对原则之限制。权力滥用之禁止,遵循诚实信用原则3、无过错责任原则之采用,对高度危险、产品责任、公害责任等施行无过错责任三、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的概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起统率和指导作用的立法方针。(二)基本原则的功能1、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2、一切民事主体均应遵循的行为准则3、解释民事法律法规的依据4、补充法律漏洞、发展学说判例的基础(三)中国民法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3-7条是对基本原则的规

3、定,可概括为六项:平等原则、私法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1)平等原则指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时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放,同时法律对当事人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平等原则,是集中地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2)合同自由原则(私法自治原则)指参加民事活动的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完全的自由,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思决定缔约合同关系,为自己设

4、定权力或者对他人承担义务,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原则是指,法律行为内容的确定,应当遵循公平正义的观念。(4)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活动的当时人在行使权利和旅行义务时,应当遵循城市信用的道德准则(5)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指的是,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的内容与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6)权利滥用之禁止原则指一切民事权利之行使,不得超越其正当权限,否则构成权利滥用,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或其他法律后果n六项原则的关系:平等原则是首要原则,私法自治是从主体角度提出的民法基本原则;公平、公序良俗与权利滥用之禁

5、止原则则是从社会角度提出的民法基本原则,是对前一原则的制约。❤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指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与民事权利的变动差别:1、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与民事权利的发生不尽一致。一般同时发生,但在附停止条件或附始期的法律行为,其民事法律关系虽然已经发生,但其权利须待条件成就或者期限届至,方才发生2、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与民事权利的变更并不相同。3、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与民事权利的消灭亦不相同。如在租赁关系,租金请求权因清偿而消灭,但租赁关系并不随之消灭,须待期限届满方才消灭(

6、二)民事权利的变动的分类1、民事权利的发生绝对发生指民事权利独立的、不依附于既存之其他权利而发生。就权利主体而言,则为权利的原始取得。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相对发生指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发生的权利。就权利主体而言,则为权利的受继取得。2、民事权利的变更(权利主体、内容、权利作用之变更)3、民事权利的消灭民事权利的消灭是指权利本身与权利主体分离的情形。分为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绝对消灭指权力本身的终局消灭。相对消灭,指权力脱离原主体而改属新主体。(三)民事法律关系

7、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1、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2、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自然事实自然事实是指除法律关系主体行为之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的一切客观情况。状态(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事件(某种客观幸亏的发生)人的行为法律上所称人的行为,指人有意识的活动,无意识的活动,如人在熟睡或者昏迷状态中的动作,以及受其他人暴力强迫所作的动作,均不属于行为。① 合法行为:a.法律行为(合同、遗嘱等);b.准法律行为(意思表示:指表示内心某种欲望或意思的行为,如拒绝,催告

8、;观念通知:表示对某种事项之观念的行为,如承诺;感情表示:指表示某种感情的行为);c.事实行为(指基于某种事实之状态或经过,发生法律所特别规定的效力之行为)② 违法行为③ 其他行为(如防卫过当、紧急避险)(四)民事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