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1绪论

化学史——1绪论

ID:45030581

大小:1.92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11-08

化学史——1绪论_第1页
化学史——1绪论_第2页
化学史——1绪论_第3页
化学史——1绪论_第4页
化学史——1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史——1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Chemistry——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化学简史王邃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6-09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被马克思和思格斯称为“英国唯物主义赖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曾有一句名言,叫做“史鉴使人明智”。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人类历史上的巨人和侏儒,照

2、明正义和邪恶、文明和愚昧;人们的成功和失误,照亮人们以后前进的道路。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史?对科学技术及相应的问题又深刻的认识,例如许多灾难性的后果: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科技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了解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既是专才又是通才,个人的成功同时也可以为社会人类作出贡献当代中国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功利性教育重技能和应用教师、教材、学生全面劣化片面扩大偶然性和机遇性(牛顿的苹果)忽视了科研的本质:脚踏实地的作风、刻苦钻研的

3、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的建立1644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提出动量守恒1669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改进动量守恒的描述;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正确描述运动规律1686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兹提出“活力”mv2守恒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证明了物质守恒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伦福德否定了热是物质和热质守恒说;英国化学家戴维证明热是某种运动而不是物质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证明了电流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4、电磁感应定律1840年俄国化学家赫斯得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其他重要的科学家还有:丹麦物理学家柯尔丁、英国律师格罗夫、德国医生迈尔、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英国科学家焦耳、法国工程师卡诺……都从不同侧面独立提出过此定律得表述形式,涉及了机械、电、磁、热、光、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很多国家,各种职业,二百多年才真正建立起来。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大领域,即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思维发展史和科学技术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研究阶级的兴衰、政权的立废。人类思维发展史研究人类的思

5、想史、认识史,而人类的思想史和认识史又主要体现为哲学史、逻辑史和文化史.文化史中还有文学史、艺术史等等。自然科学技术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门类,它系统地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各个门类的发展过程。科学技术史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为要点,以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基础,以历史上的科学家、技术家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和生动的历史画卷。化学史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要追溯化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远古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的用火时期。人类掌握了火以后,就掌握了变革物质的强大的自然力量;

6、人类掌握用火以后,就逐步地开始了处于投索状态的化学实验活动。化学发展的初期形态是炼金术和炼丹术。在化学工艺方面,早期是陶器的生产和制砖,后来才进一步发展为制药、印染、陶资、造纸和火药。这时期是化学发展的古代时期。我国是一个文明的方国,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其中造纸和火药就属于化学。化学发展的近代时期1661年,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波义耳(1627—1691)提出了科学的元素概念,并发表了《怀疑的化学家》一书。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一1794)建立了科学的

7、燃烧理论,并于1778年写成《化学基本教程》,该书还试图对化学元素进行初步的分类。1803年,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墩(1766—1844)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从而奠定了近代化学的理论基础。恩格斯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并把道尔钡称之为“现代化学之父”从怕火到用火的伟大创造在一百八十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人遗址和山西芮城西候度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炭屑、烧过的哺乳动物的骨骼。据考古学家的分析研究,认为这都是人类用火遗迹的证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住过的洞穴里,上、中下

8、部的灰烬层中都发现草木灰和木炭,还有烧过的石头和骨头。这证明大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已开始用火了。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室内有火炕、室外有大火沟以及采陶盘等,证明六、七千年前的半坡村人不仅在生活中已充分用火,而且在工艺生产中用了高温炉火。原始的化工生产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为了使最古老的木制生活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往往在器皿外涂上一层湿粘土。在使用时有些器皿的木质部分被烧掉了,粘土部分却变得很硬而且仍可使用。人们进而发现成型的粘土不需内衬木质也可以烧成器皿。于是人们即将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