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

ID:45064125

大小:4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09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一、基础过关(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中绳(zhònɡ) 郯子(tán)参省(xǐnɡ)逡巡(qūn)B.翟景(zhái)黔首(qián)数罟(shù)饿莩(piǎo)C.跂而望矣(qǐ)跬步(kuǐ)驽马(nú)锲而不舍(qiè)D.弃甲曳兵(yè)孝悌(tì)句读(dòu)骐骥(jì)解析: B.“数”应读“cù”。答案: B2.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含古今字)的一组(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2、矣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⑤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东割膏腴之地 ⑩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⑪赢粮而景从 ⑫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⑬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⑮作《师说》以贻之 ⑯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③⑤⑦⑨⑪⑬⑮B.②④⑥⑧⑩⑫⑭⑯C.①②③④⑥⑦⑩⑪⑫⑬⑯D.②⑥⑦⑩⑪⑫⑬⑭⑮⑯解析: ①“衡”通“横”;②“无”通“毋”;③“颁”通“斑”;④“涂”通“途”;⑥“有”通“又”,“暴”通“曝”;⑦“生”通“性”;⑩“从”通“纵”;⑪“景”通“影”;⑫“振”通

3、“震”;⑬“没”通“殁”;⑯“受”通“授”。答案: C3.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A.劝学(劝勉)跂而望矣(提起脚跟)博学(广泛)金就砺则利(磨刀石)B.闻者彰(清楚)惠文、武、昭襄蒙故业(继承)秦人开关延敌(迎战)奋六世之余烈(功业)C.河内凶(荒年)请以战喻(比喻)兵刃既接(已经)王无罪岁(年成)D.吾师道也(学习)师道之不复(风尚)圣人无常师(固定)六艺经传(传记)解析: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七十者可

4、以食肉矣 ⑤或百步而后止 ⑥非我也,岁也 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⑧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⑨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⑩犹且从师而问焉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C.①②③⑦⑨D.④⑤⑥⑧⑩解析: ④⑤⑩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其余的为古今异义词。答案: C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B.聆听古人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C.阅读一些充满智慧的篇章,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D.阅读古代

5、议论性散文,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解析: A.后面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不一致,应补上“这些文章”。答案: A二、阅读探究(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

6、的儒、道性根源。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传》,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

7、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这就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从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