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思路治法與技巧

中醫臨床思路治法與技巧

ID:45079077

大小:754.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1-09

中醫臨床思路治法與技巧_第1页
中醫臨床思路治法與技巧_第2页
中醫臨床思路治法與技巧_第3页
中醫臨床思路治法與技巧_第4页
中醫臨床思路治法與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醫臨床思路治法與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華夏書院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提供進修項目機構」CME-PP0022“現代中醫的特色与优勢”邱幸凡教授主講邱幸凡教授邱幸凡教授為湖北中醫學院教授及博士導師,並為全國名老中醫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工商科技局資助「在此活動內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專業服務發展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的觀點。」本工作坊獲中医临床思路、方法与技巧湖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邱幸凡教授一、临床常用思维方法一般思维方法有六种:联想、想象、逆想、灵感、直觉、逻辑。就临床而言,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以下四种:(一)单向思维;从本系统考虑。(二)多向思维:从多系统考虑

2、。(三)逆向思维;从反方向性质考虑。如: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气---血;燥---湿;痰---瘀等等。(四)想象思维:将知识和经验自由改造,重新组合成新思新形象。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一、临床常用思维方法(一)运用辨证基本理论1、脏腑的生理、病理理论:如:心主体联属主血—胸(闷)、心(痛、悸)、面(色)、脉(节律、速率)主神—意识(模糊)、思维(迟钝)、情志(失常)、精神(错乱)、睡眠(失常)、记忆(善忘)。合小肠—小便异常(尿少、尿热、尿频、尿痛)主脉------气势(强弱、大小)、节律

3、(结、促、代)、速率(快、慢)华面------面色(淡白、青紫、无华)应虚里---同脉二、临床辨证方法与技巧--求机2、邪正虚实理论气---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不振)血---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不濡)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内热)阳---形寒肢冷、二便清利(外寒)(1)正虚二、临床辨证方法与技巧--求机(2)邪实:①六淫风致病特点—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主动、为百病之长。证候特征—汗、痒、动(病位、症状)、鸣。寒致病特点—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证候特征—清冷、痛、寒。湿致病特点—易阻气机、易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证候特征—胀、重

4、、浊、肿。二、临床辨证方法与技巧--求机燥火(热)致病特点—易伤耗精气、炎上、生风动血、扰心神、易疮痈。证候特征—热、血、红、肿、汗、渴、烦、昏。致病特点—易伤津液、易伤肺。证候特征—干、涩。暑致病特点—其性炎热、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多夹湿。证候特征—热、汗、烦、渴、昏。二、临床辨证方法与技巧--求机②痰浊致病特点—阻气、碍血、变化多端。证候特征—痰、咳、重、闷、呕、恶、滑、腻。③瘀血致病特点—阻络、碍血、结聚。证候特征—痛、块、血、紫。④结石…….。二、临床辨证方法与技巧--求机3、经验理论“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久病多痰”、“久病及肾”、“怪病多痰”、

5、“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道实,阴道虚”等等。如:二、临床辨证方法与技巧--求机(二)运用辨证方法(理论)1、外感热病: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二、临床辨证方法与技巧--求机2、内伤杂病:(1)单系统辨证法:五大系统症状本系统虚实辨证寒热辨证虚证—气血阴阳亏虚实证—邪气阻滞+本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症寒象—形寒肢冷、口淡不渴、二便清利热象—恶热喜冷、口渴饮冷、二便秘结《内经》:“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如:胸、面、脉、神、小肠等心系统二、临床辨证方法与技巧--求机(2)多系统辩证法:如:心系主——心虚—气、血、阴、阳——虚实—寒、热、痰、瘀——实+心证次—五脏

6、如:肾阴虚心火旺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心血虚胆郁为滞痰热扰心肾阳虚水泛水饮凌心肝气郁滞瘀血阻心二、临床辨证方法与技巧--求机(一)拮抗求本法则:1、虚——补:气血阴阳—脏腑①直治—补本脏: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补阴、阳虚补阳②曲治—补他脏:气中求血、血中求气、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五行相生脾、肾三、论治方法与技巧---求本2、实——泻①直治脏实——泻脏腑实——泻腑②曲治脏实——泻腑腑实——泻脏寒——热、热——寒;燥——濡、湿——燥;急——缓、散——收;结——散、逸——行;坚——削、留——攻;惊——平;滑可祛着、涩可固脱。“宣(壅)通(滞)补(虚)泄(闭)轻(实)重(惊)滑(着)

7、涩(脱)燥(浊)湿(燥)”三、论治方法与技巧---求本(二)顺性求本法则:木郁—达之:畅达—涌吐、理气、疏肝火郁—发之:发散—发表、升散土郁—夺之:削夺—涌吐、消散、攻下金郁—泄之:疏泄—发散、破气、通便水郁—折之:消利—行气、实土、利水顺脏腑五行特性三、论治方法与技巧---求本(三)顺势法则(求本):依病位及病理趋势驱邪外出的法则。病位:上、中、下2、依据病理趋势表—汗而发之(汗)里——消而导之上—上之(吐)下—下之(泻、利)三、论治方法与技巧---求本1、判断病理趋势病势:病理自然趋势四、选方方法与技巧---求准(一)灵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