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1

应激相关障碍1

ID:45088076

大小:170.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11-09

应激相关障碍1_第1页
应激相关障碍1_第2页
应激相关障碍1_第3页
应激相关障碍1_第4页
应激相关障碍1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激相关障碍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应激相关障碍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李宁概述应激是机体对内环境变化(刺激、即应激源)的适应性反应。理化刺激可以引进生理和心理反应,言语刺激同样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反应。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机体的适应水平,提高人的注意、记忆力,增强思维灵活性,行为敏捷,有利于调动潜能,增强应付能力。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因。然而超过机体耐受能力的过分强烈的刺激则可能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破坏机体的内稳态,引起心理和身体功能障碍。概述应激源:能足以引起机体内稳态变化的较强烈的刺激称为应激源。应激源可分为为两类:1、不需要经过认知

2、评估就能刺激机体作出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如出血、低血压、过敏原等。2、需要经过认知评估才能刺激机体作出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如各种生活事件和创伤性事件。概述常见的心理应激源:根据个体参加社会活动的范围、经常发生的人际关系,可以划分好下三类:1、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失恋、感情破裂、子女教育、家庭经济等。2、学校与职业场所问题:与同事或上下级关系紧张,晋升、晋级受挫,升学失败,就业困难等。3、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个人特殊遭遇: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先天或后天的缺陷,事业失败、政治冲击、法律纠纷等。概述动物或人在应激源作用下出现的

3、行为多种多样,常见有:1、战斗与逃跑。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是维持个体生存的积极适应方式。2、保守与退缩。并不离开现场,或在多方企图逃跑无效之后,出现蜷缩、不动、木僵、假死。3、出现转换动作、刻板动作及一些怪异动作。在被拘束与活动受限时,如上动作可以部分缓解应激状态。概述应激障碍:是指由于经历、目睹或面临极为严重创伤事件后出现具有特征性症状的心理障碍。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引起应激障碍的创伤事件可分为三类:1、直接经历的创伤事件:战斗、暴力攻击、性攻击、被绑架、酷刑、严重交通事故、被诊断为威胁自己生命的严重疾

4、病;2、目睹的创伤性事件:见到暴力攻击、意外事故或战争引起他人严重受伤或非自然死亡,非预期见到尸体或部分尸体;3、得知他人经历的创伤事件:得知家庭成员或亲密朋友受暴力人身攻击、严重意外事故或严重受伤或突然未料到的死亡,得知自己的小孩患有威胁生命的疾病。概述心理应激状态的主要表现: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表现为以下一些症状:1、意识状态: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普通声光刺激易致惊跳反应;2、注意力:分散而难于集中,易出差错;3、思维: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轻率做出决定,或思维杂乱,茫无头绪;4、情感活动:情绪不稳、易

5、激惹、易哭泣,或表情茫然,或激情发作、嚎啕大哭,或焦虑不安、慌张恐惧,也可出现悲观抑郁或欣喜若狂;5、行为动作:坐立不安、震颤、小动作多,或刻板、转换动作。6、自主神经功能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意频繁,性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月经不调,头晕头痛,倦怠乏力,慢性躯体疼痛等;7、烟、洒、镇静剂的用量增加。概述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种由于明显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素质特点在发病过程中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精神症状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容和转归与精神创伤有关。ICD-10把本病归纳在神经症的大范围内。CC

6、MD-3在心因性精神障碍下分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延迟性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及反应性精神病等。概述应激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应激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两方面有关:应激源的作用、机体。1、应激源的作用:引起应激障碍的应激源都是非常强烈或非常严重的事件。几乎每个人遇到这些事件都可能出现明显的焦虑或感到痛苦。应激源的性质越严重,强度越强烈。致病作用就越大。2、人格因素:人格特征在本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稳定人格、不成熟的人格、依赖人格或神经质者及原先有精神障碍者更容易发生应激障碍。概述3、病理生理改变:严重创伤

7、性事件所致的强烈刺激可引起超限抑制,随着大脑皮质抑制过程的扩大和加深,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即出现分离症状。4、生化改变:可以引起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蓝班核—交感系统”的激活。前者引起记忆、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后者导致觉醒增高、引起难入睡、易激惹、过度警觉和惊骇反应、植物神经症状。常见的应激相关障碍与应激,即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几种精神障碍的相关问题:急性反应性精神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概念:是由于强烈并持续一段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

8、障碍。临床以明显的妄想、严重的精神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容易被人理解。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适当治疗,症状迅速缓解,预后良好,一般无人格缺陷。反应性精神病临床表现1、反应性意识障碍:起病较急,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常伴错觉、幻觉。发作后有不同程度的遗忘。2、反应性兴奋状态:急性起病,表现为情绪兴奋,言语增多,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