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沪科版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沪科版

ID:45157754

大小:106.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沪科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沪科版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沪科版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沪科版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沪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沪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物理第五章A功教案沪科版一、教学任务分析本章节学习功和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变化关系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些内容是牛顿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前面学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更加普遍和深入。而功是这节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本节以初中学习的功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拓展深化。在概念上强调功的要素、“功”与“工作”的区别;在计算上要求能计算力和位移成任意角时功的大小,理解功的正负;还要求知道功的图示。对图线的要求本教材比原来高,这是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全国课改的潮流的。本设计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亲身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和体验数学和物理综合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对简单实际问

2、题的研究,知道机械功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自觉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实际,激发求知欲望和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2)理解功的两个要素。理解功的原理。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3)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4)知道功的图示。2、过程和方法(1)通过“功”的学习感受生活用语与科学概念的区别,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2)通过功和能的学习,经历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认识用更广泛的功能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3)感受正交分解法推导力做功的计算式和“微元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2)

3、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实验探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互评,激发团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功的正负和对“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四、教学资源1、器材:多媒体一套,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长木板一块,重箱子一只,哑铃三个。2、课件:自制课件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包括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两部分内容。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对于功的基本问题,这部分作为已学知识直接给出两种情景,让学生分析、判断力是否做功。在推导功的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矢量正交分解法推得。明确计算功时位移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该力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4、(或位移理解为力的作用点在力方向上的位移)。然后讨论功的正负问题,让学生明确功的正负号的含义。通过讨论几个典型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理解。最后介绍功的图示以及用它来计算变力做功。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功的概念及功的正确计算。要突破的难点是:对功的概念的正确形成和力对物体做负功的理解。功这个概念比较抽象,缺乏对功的感性认识,方法是:对比的方法,将高、初中的功的概念中不同的关键词组进行对比理解,以加深对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的理解。力对物体做负功这一概念的理解,同学可以通过联系实际帮助理解;若某力对物体做负功,则这个力一定表现为阻力,在实际运动过程,物体是在克服这个力运动,故亦对物体做负功和物体克服

5、这个力做功这两种说法是等效的。总之,在学习时,化抽象为具体,以帮助理解掌握,从而突出重点,并突破难点。本设计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亲身感受,重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科学方法的教育,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功的正负情景I生活体验功的概念活动II举哑铃功的原理活动I搬重箱子做功的两个要素活动Ⅲ讨论、交流功的公式功的图示2、教学流程说明情景Ⅰ生活体验以平时生活的感受,不敢在工地下久留、快速飞来的篮球要尽快回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节内容不算难,但要正确理解功的问题,也不是很容易的

6、。活动Ⅰ搬重箱子请两位力气相差悬殊的男女学生上来把一个重的箱子搬到同一高处,男生不怕花力气省距离,女生为了省力气不怕浪费距离。发现两人所采取的方法不同,但做功的效果相同这一情景。让学生直接讲出功的定义和功的原理。活动Ⅱ举哑铃请三位同学上来举哑铃。一位只做原地上下举的过程,另外一位则举着哑铃来回走动。第三位原地举起哑铃挺住不动。这些情景,让学生讲出做功的两个要素。活动Ⅲ讨论、交流关于功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正负功含义的理解,设置几个典型问题,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长一些。通过讨论分析,消除同学心中已有的错误的认识。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激疑

7、,复习导入。简单介绍能量,为以后学习奠定一定基础。从身边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开放地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领会、感悟、推理、得出结论。第二环节,逻辑推理,寻求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对功的认识,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的点拨来加深理解。通过正交分解力和分解位移两种方法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增加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要求能做到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做功和那些要素有关等。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