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ID:45204111

大小:168.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确立了“家天下”制度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A.功绩B.品德C.血缘关系D.才能3.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由政治渊源来分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

2、观念影响C.因孔子收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4.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5.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公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叛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礼制等级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6.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

3、的印称“玺”。这充分体现了A.皇位世袭B.统领百官C.皇帝独尊D.个人偏好7.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8.《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9.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10

4、.侍中,中国古代官职名,秦始置,为丞相之史;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可见汉代时侍中属于A.内朝官员B.外朝官员C.三省长官D.监察官员11.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12.隋唐时期,宰相上朝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C.君主专制的加强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13.有位学者指出

5、:“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代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丞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4.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品行、才能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15.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

6、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16.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17.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18.宋太祖曾

7、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任州郡长官B.设“三衙”,收精兵C.制钱谷,中央掌握州郡大部分财赋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19.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20.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A.加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