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课件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课件

ID:45241784

大小:212.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1-11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课件_第1页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课件_第2页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课件_第3页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课件_第4页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判 断 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从形式上看,判断句的谓语一般是名词性成分;从意义上看,判断句是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表示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现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标志是使用判断词“是”。在古代汉语中,“是”作为一个指示代词,不能用来表示判断,因此需要使用其它的语法形式表示判断。古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系词,谓语直接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其类型共有四种。根据所使用的语法形式的差别把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归纳为以下四种形式。1、“……”主语之后不加“者”,谓语之后也不用“也”。例如:①夫鲁,齐晋之唇。《左传·

2、哀公八年》②君子之德,风;小人之风,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③秦,虎狼之国。《史记·屈原列传》④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⑤韩,天天之咽喉。《战国策·秦策》⑥刘备,天下袅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主语+谓语这种形式的判断句,其判断意味比较弱,是一种解释性的句子。是炎帝之少女。 (精衛填海)堂邑父,胡人。 (漢書·張騫傳)主語+者+謂語2、“者……”主语之后加“者”,谓语之后不加“也”。例如:①虎者,戾虫;人者,甘饵。《战国策·秦策》②屈完者何?《公羊传·僖公四年》③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二十七章》④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

3、武安侯列传》⑤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⑥栗者,民灾害所种。晁错《论贵栗疏》主語+謂語+也3、“……也”主语之后不加“者”,谓语之后加“也”。例如:①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②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宣公二年》③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④龙,德而隐者也。《周易·乾第一》⑤臣之子,皆下才也。《列子·说符》⑥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同上)⑦孔子,贤人也。逐于鲁,是人不随。《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⑧夫轸,天下之辩士也。《战国策·秦第一·陈轸去楚之秦》⑨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战国策·燕策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4、⑩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⑾公曰:“此晋国之宝也。”《榖梁传·僖公二年》⑿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左传·成公二年》⒀子良;郑之良也;师叔,楚之崇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主語+者+謂語+也4、“者……也”主语之后加语气助词“者”(有些著作认为是代词),表示提顿语气,谓语之后用语气词“也”加强肯定语气。例如:①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③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王蠹》④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⑤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5、传》⑥友也者,友其德也。《孟子·万章下》⑦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周易·乾第一》⑧弦高者,郑商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⑨晋人者,晋子也。《榖梁传·僖公三十三年》提 问“是”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的关系公曰:“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古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用1、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是指示代词,常用来作判断句的主语。如: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是何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

6、述而)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爲政)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論語·里仁)2、“是”同“此”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3、“是”在古汉语判断句中作主语,常是复指上文出现了的内容。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古汉语判断句中的这种复指代词“是”,后来演变为判断词“是”,演变的原因是这种复指代词“是”,具有判断意味。一般认为,是作为判断词产生于西汉时期,到六朝“是”作为判断词,取代了其他形式成为表判断的主要形式。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

7、“是”作判断词来用,汉代的时候就有了。如: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1972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彗星图,说明“是”在当时既用作代词,也用为判断词。如:是是帚慧。是是苦慧。提问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余为伯鲦,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尔惟旧人。(《尚书·大诰》)是乃狼也。(《左传·宣公四年》)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判斷謂語前出現的“卽、皆、必、則、乃、素”等,都是副詞,用來修飾判斷謂語。在先秦,由于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