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反思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反思教学反思

ID:45269820

大小:52.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反思教学反思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反思教学反思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反思教学反思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反思教学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反思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反思教学反思从1989年高考历史卷中第一次出现材料解析题(当时称史料分析)开始,此后材料解析题在高考历史试卷中所占分值比重不断增大,材料也被广泛运用于主观题和非主观题;199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开始直接引述史料作为教学内容;2003年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专门就史料教学问题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建议,即:“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

2、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前各种新版本教科书中史料大量呈现,其中以岳麓版教材较为典型。在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一单元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文中,直接引用原始史料多达六则,其数目之可观,可以看出,史料已日益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史料教学也因而成为倍受大家关注的话题,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史料教学在实际操作层面仍存在众多的问题,如许多教师为了迎合史料教学的潮流在课堂中大量引入史料,结果造成史料堆砌和对史料不辨真伪便加以运用等问题。而一些老教师则仍旧采用传统的授课方

3、法,对教材所列举的史料浅尝辄止,有的甚至目无史料。这些做法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违背,也不利于学生养成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探讨后提出对策建议,以达到对史料教学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史料运用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因人因时而有所不同,但概括起来说无外乎两个方面:或过多运用史料,或史料运用不充分甚至于不采用史料。具体分析,则主要以以下六种形式展现出来。1.舍近求远前文说到,当前各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均有大量的史料呈现以补充或佐证

4、课文的正文内容。但是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却舍近求远,将教材中给出的史料视若无物,而从其它的一些参考资料书中引入新的史料。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人民版)一课,关于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得到解决,课后的“材料阅读与思考”中给出的材料便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材料却视而不见,而是重新运用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可谓费神费时。教师此种舍弃学生熟悉的教科书中的材料而从别处引入史料的行为不仅加重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负担,也使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课文中史料存在的意义,从而渐渐忽视它的存在。2.史

5、料堆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史料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引入史料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但有的老师为适应潮流只追求形式,从而造成了课堂上史料的大量堆砌,使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阅读史料上。具体而言,“史料堆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同类同义史料堆砌,一是整堂课全是史料。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一课,内阁制度的形成这一子目,只需让学生知道它建立的背景、建立者以及特点即可。有教师却在处理内阁制度建立的背景时分别引用了朱元璋《明皇祖训·组训首章》、张帆

6、《中国古代简史》、赵翼《廿二史札记》中的相关描述,在处理内阁制的形成时又分别引用了《明皇大政记》和钱穆《国史大纲》中的相关描述。严重给人以同类同义史料堆砌之感。再放眼整个课堂,该教师不仅在上诉两个问题引用了大量史料,在处理“军机处”这一知识点时,又分别引用《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清会典》和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中的七条史料,这使得整节课均被史料充斥,学生忙于阅读原始史料而无暇顾及其它。教师的此种行为,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但它造成课堂有效时间的大量浪费,甚至严重者造成

7、学生对史料产生厌恶之感进而对历史学习也逐渐失去兴趣,不免给人以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之感。3.“削足适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每一课都有自身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喜欢选择运用史料进行分析说明这一方法。然而史料数量宏富、纷繁复杂,因此不可避免了的出现了有的教师“削足适履”,将一些史料生搬硬套到教学中的情况。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人民版)一课,教师在导课时想向学生渲染一下秦始皇的残暴及当时人们对他的诸多不满,引用了这样一则材料:“《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梁人尉缭这样描述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

8、鸷鸟膺,豺声……’(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先不说尉缭对秦王的描述是否属实。如果属实,这不过是对秦王的形象做了一简单介绍。如果描述不属实,不过是反应尉缭对秦王的憎恨心理,因此才会如此形容他。但不论尉缭的描述属实还是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