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 初探

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 初探

ID:45327982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1

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 初探_第1页
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 初探_第2页
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 初探_第3页
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 初探_第4页
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 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 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幼儿园感恩教育初探【摘要】: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幼儿感恩的行为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本文通过发生在幼儿园的一个真实案例,分析当前孩子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方法与策略不久以前,发生在我眼前的情景一直让我难以释怀,如鲠在喉:放学了,小朋友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但是林林还没有人接。他一直是奶奶接送,早上入园时经常听见林林让奶奶第一个来接他,所以奶奶每天都是顶着烈日,早早的在幼儿园门口,等着

2、开门接孩子,偶尔奶奶来晚了,排在第二三个,林林便会满脸不高兴。今天有些意外,小朋友们都走完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这时候,教室门口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和大口的喘气声,林林的奶奶来了,满头大汗。“宝贝孙嘞,奶奶把时间看错了,听到楼底下楠楠在说话,才知道已经到接孩子的时间了,宝贝莫生气哟……”奶奶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抱孙子。一幅让人震惊的画面出现了!林林冲过来对着奶奶又踢又打,奶奶毫无防备,重重的摔在地上。尽管如此,奶奶嘴里还在絮絮叨叨的向孙子道歉,并试图去抱他,但孙子依然不依不饶的发着脾气!完全不管奶奶摔在地上痛苦的表情。这孩子从小都是奶奶带的,关系应该非常亲密才对!从这个孩子在幼

3、儿园的表现来看,智力正常,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错,很难和眼前这个蛮横无理的孩子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孩子的表现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有这么出人意料的行为?教育者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我在反思,幼儿园教育缺失了一项很重要的东西——感恩,培养出一位懂得感恩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儿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怎样让感恩教育扎根于幼儿的心里”?并让孩子把“感恩自然流露于生活中”?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让我收获颇多。一、幼儿缺乏感恩之心的诊断与分析“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可是为什么在幼儿园看似很乖的孩子却认识不到更做不到这一点呢?(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庭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

4、理解。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6“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早上爷爷、奶奶背着孙子、孙女上幼儿园已是司空见惯;在家里追着孩子喂饭也是习以为常的,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只给孩子一个人吃……做为父母、爷爷奶奶,他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家的孩子。为了孩子都会全力以赴、无怨无悔、不求回报,都是无条件的给予,一厢情愿地付出,而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造成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只顾

5、一味地索取,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孩子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下很多家长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耳濡目染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二)“感恩”成为一个盲区,孩子不知道感恩。孩子从小在“独”的家庭氛围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从来都是“满足”,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一切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没有过“来之不易”的感受,也就不知道别人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是一种恩情。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

6、心,失去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家中是“小皇帝”,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为所欲为,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到了青春期,甚至动辄出现自杀、离家出走、厌学、与父母对抗,看似是“孩子不听话”,而本质则是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不懂孝顺老人、不懂关爱家人,不懂回报社会。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愉快。”教会孩子感恩已是势在必行!二、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

7、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一)家园共育,形成感恩教育的良好人文氛围1.家园配合,和谐共育。6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古训有“羊跪乳,鸦反哺”“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为人之本,让孩子知道一生中对他恩情最深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是必需的。父母亲给了生命,辛勤的养育,细心地照顾。衣食、关怀,都倾注了父母对孩子的真情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