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ID:45344006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2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_第1页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_第2页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_第3页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_第4页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引言:吴良镛先生所倡导的“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天人合一”这个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命题,又重新被强调地提出来了。全书的内容博而约,不仅指明了人居环境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任何层次的人居环境建设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囿于知识有限,本文只择取几点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1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即:“从外围学科中有重点地抓住与人居环境科学有关的部分加以融会贯通(即要求理解深透一些)。”我们所面临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常有人说

2、,科学从一切方面研究事物。然而问题是,球体有多少条半径,任何事物就有多少个面。就是说,是无数的,根本不可能从一切方面研究。应当搞清楚的是从哪些方面比较重要、需要,哪些方面比较不重要、不需要。这也许可以很好的解释吴良镛先生“有重点地抓住”“有关部分”的涵义。正像不可能从全方位同时靠近物体一样,也不可能一下子从所有方面研究人居环境,而必然要建立一定的次序性。除了要“有重点地抓住”“有关部分”,还有就是要“融会贯通”。吴良镛先生对“融会贯通”的解释很简单——理解深透一些。而如何理解深透一些,确是值得思考的。一是对“有关部分”的深入研究,了解

3、部分;二是对“有关部分”之间关系的研究,把握整体。“建筑的学问是广泛的……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贯通之处……了解一切学问的共同之处,便会更容易学到全体了。”然而,要形成对人居环境的正确认识,除了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还需要了解甚至掌握大量“相关部分”的知识。因为“最好和最有成效的规划师,是那些具有良好边缘学科知识的人。他们不仅掌握规划的技巧,而且熟知规划问题,与围绕这些问题的社会主导力量之间的关系”。否则,就只能“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了。2以问题为导向“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是针对具体的人居环境

4、问题……提出质疑、思考……待研究成熟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简言之,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谋求生存与发展之路。”解决问题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因而,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要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研究。人居环境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对人居环境的研究要同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相联系,否则,无论研究自身多么富有逻辑性,都是不正确的,主要是无用的。就像基甫.莫捷耶维奇对大象蛋的思索一样:此人假设大象是像鸟一样从蛋中孵化出来的,就思考起大象蛋的壳会有多厚的问题来。人们也不能在研究中抛弃人居环

5、境建设的目标,如果抛弃了它,研究也必然失掉自身的价值,就会变得像那位莫氏的思索一样:需要多少炸药才能打破大象蛋壳。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吴良镛先生倡导,要“把握方向”“创造性地处理问题”。《歧路亡羊》寓意深厚:“大道以多歧路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研究者要始终以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为导向,否则,很容易迷失在问题中,走到这样一种处境:“他们走着,甚至走得急匆匆,但竟忘了,他们要去哪儿。”3人居环境科学教育“建筑学专业正面临分裂的危险,是因为知识领域狭窄的专业化成为世界性趋势,而这种趋势是与建筑的综合性本质相

6、矛盾的。”基于此,吴良镛先生提出“专业教育的改革对策和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及“重视跨学科教育”。此两点意见,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人居环境科学,学什么?为什么学?规划方面,国内不乏好的学校和教学体制,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然而,从自身经历来看,所受教育模式多少是不成功的。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甚至都还不清楚规划是怎么一回事。稀里糊涂地学着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画法几何、素描、水粉、水彩、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这些看来没有任何关系的知识。一度,我以为自己将来是瓶万金油,哪里都能涂,可以做任何工作。直到接触专业知识,

7、进行课程设计,被批评这里没考虑社会因素,那里没考虑环境因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知识是要用到这里来的。遗憾的是,在稀里糊涂的状态中,许多知识都被兴趣排除在外了。因而,即使曾有机会学习非专业知识,但实际学到的却很少,以至于后来感到知识的匮乏。所以,在明白了综合教育对人居环境科学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一开始使学生明白“学什么”及“为什么学”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学什么”使学生明白人居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及其组成部分;而“为什么学”,则使学生了解复杂系统的内部关系。这两方面恰是对人居环境形成正确完整认识必不可少的。至于“怎样学”,则可以通过吴良镛先生

8、提倡的“培养自学能力”,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了。4道氏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启示近来思索着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和耕地数量保护的问题,现实研究中并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实际上,按照现行城市发展模式,将城市用地和耕地对立起来,城市用地扩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