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导论教(学)案

人居环境导论教(学)案

ID:47372400

大小:54.91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9-07-22

人居环境导论教(学)案_第1页
人居环境导论教(学)案_第2页
人居环境导论教(学)案_第3页
人居环境导论教(学)案_第4页
人居环境导论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居环境导论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节题目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城市规划相关理念,理解三位大师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道氏学说。重点难点:道氏学说教学设计(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为此,吴良镛先生,写成“广义建筑学”,此后仍在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人居环境科学”。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讲

2、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城市理论探索→1.2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简要过程1.2从霍华德、盖迪思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霍华德盖迪思芒福德1.3道萨蒂亚斯的“人类聚居学”道氏学说简介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4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板书设计: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1)探索缘由与过程(2)基本框架构想研究(3)方法论(4)规划与设计论(5)教育—

3、—教学(6)在实践的道路上——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人居环境)第二部分“道薛迪亚斯聚学”介绍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城市理论探索→1.2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小结:“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一方面,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基于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科学”。作业: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城市理论探索→1.2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对城市规划理论

4、与实践的探索40年代,启蒙并决意从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研读,加强理解。秉承沙里宁指导50年代,参与国内城规实践与教学,发现问题“物质规划”60年代,编写《城乡规划》80年代,发现问题,成立“城市科学研究会”如今,中国城市与发展面临冲击,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正视问题,探索方法!1.2从霍华德,盖迪斯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1.2.1霍华德现代城市规划先驱者原因:1、前人的基奠2、志在改革不断追求3、实践、务实4、社会活动家代表理论:1、“三种磁铁”(如图1-1)2、“田园城市”(如图1-2)1.2.3盖迪斯现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倡导综合规划提倡“区域

5、理念”、重视调查研究、提出有机规划“生活图式”如图1-41.2.3芒福德1、以人为中心2、区域观3、自然观-环境对城市重要、创造性的利用1.3道氏的“人类聚居学”1.3.1对道氏学说的认识国外→国内→结识名人→产生兴趣影响:突破认识——将建筑从房子的概念延至聚居的概念1.3.2道氏学说简介1、对时代及所面临的任务的认识——城市化的作用2、考虑问题的整体观、系统观——把人类聚居环境视为一个整体3、交叉学科观点的运用和引入——系统、综合的研究4、初步建立理论框架——五大系统、五大层次1.3.3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影响深远2、我们借鉴、结合国情3、寻找方向1.4人居环

6、境科学的提出背景:1、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2、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1.4.1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1)城市作为人居环境成为焦点(2)可持续发展(3)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着眼于全球的思考,立足于地域的行动”1.4.2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1)遗产与理念(2)教训(如图1-8)古代——有功有过近代——启蒙较晚20世纪初,外国建筑师到来20-30年代,学成归国后半叶,历史时期“城市规划春天”60年代初,“第二春天”目前,“第三春天”,同时问题也很严峻。1.4.3时代要求我们高起点发展人居环境科学一方面,新问题不断涌现;另一

7、方面,大环境——“里约会议”。要求分析中国城市建设有关问题,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的设想章节题目第2章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想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人居环境及人居环境科学,理解人居环境科学基本研究框架和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掌握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和五大层次,熟练掌握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重点难点:人居环境科学基本研究框架教学设计(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既然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的学术思想,吸取道氏学术精华,构建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那么,到底人居环境科学的

8、内容包括什么?它的基本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