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新文化运动(上课)

第21新文化运动(上课)

ID:45347360

大小:4.58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11-12

第21新文化运动(上课)_第1页
第21新文化运动(上课)_第2页
第21新文化运动(上课)_第3页
第21新文化运动(上课)_第4页
第21新文化运动(上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1新文化运动(上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鸦片战争后,救国道路探索师夷长技以制夷--军事技术“中体西用”--兴办近代企业维新变法--变革政治制度;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制大趋势失败失败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西学东渐:器物→制度→文化心理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1915年——1919年1917年8月蔡元培请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你知道最早奠定北京大学这一地位的

2、是什么重大事件吗?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政治:(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了三四千个流氓,手持大棒把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选不出来,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点,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凯才勉强当选。达到目的以后,他立即解散国会。1915年12月,

3、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年,准备元旦登极。政治:(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袁世凯怕得罪日本,皇帝做不成,便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于5月9日递交复文表示除第五项各条容日后协商外,全部接受日本的要求。“二十一条”签订后,中国人民闻之无比愤怒,全国反对“二十一条”、反对日本侵略的浪潮风起云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以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例,它是由南洋

4、富商于1892年投资创办,李鸿章签发执照。90年代,全部海外资产约合白银700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谓“富可敌国”。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品重醴泉”。1915年张裕公司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新文化运动根本原因)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袁世凯却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将孔子封为“至圣先师”加以尊崇,新天子登基必有礼仪繁琐、声势浩大的祭孔祀天仪式。因此,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

5、中,他毫不犹豫地举起尊孔大旗,试图以此消除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的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为实现自己独裁专制的政治目的大造舆论。(新文化运动直接原因)1、政治2、经济3、思想国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国内: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

6、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西学东渐:器物→制度→文化心理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概况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创办上海《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三只兔子会北大”“老中小三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蔡生于同治丁卯年(1867年

7、)。胡适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确实如此,蔡是北大改革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陈、胡则是其行政上和学术教学上的得力助手,他们三个是当时北京大学的灵魂。民国初年,新文化名人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胡有学识见解,在倡导新思想、发展白话文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但此公又有好标榜自己的作风,言称,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是靠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只“老兔子”是校长蔡元培,生于清朝的同治六年丁卯,生肖属兔;一只“中兔子”,是北大文学院长陈独秀,生于清朝光绪五年辛卯,亦属兔;再一个“小兔子”就是胡适自己,比陈

8、独秀小12岁,恰好也属兔。3、指导思想:思想和的进化论民权、平等达尔文《走向共和》形象1914年12月23日,身穿明朝服装的袁世凯,打着“为民请福”的旗号,率领一班人马,到天坛公开祭天。历史事实清楚地表明,袁世凯的所谓文庙祀孔、天坛祭天不过是恢复帝制的前奏。既然反动的政治总有腐朽的文化为之张目,那么捍卫共和、反对倒退,就势必要痛击这股尊孔复古逆流。“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4、活动基地:请思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