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

ID:45383923

大小:142.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一、课题《蛰龙飞起舞东方》  讲解“蛰”意——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在这个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蛰龙”——我们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蛰龙犹如“醒狮”、“睡狮”的意思一样,表示惊醒的龙的腾飞,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崛起的意愿。  本课有三首歌曲及两首乐曲,可分成为三个方面:  1、学堂乐歌《黄河》。  2、反映了“五四”时代的民主、进步思想,注重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巧的有机结合的歌、乐曲《卖布谣》、《光明行》、《台湾舞曲》。  反映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成为

2、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的英雄形象的歌曲《开路先锋》。  教学内容说明教参P14这段文字有三层意思  1、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  3、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因此,向高中学生展示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之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近现代音乐作品并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能背唱、记熟两首历史歌曲。初步领略从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

3、。  2、两方面所选用的音乐均是我国近现代部分音乐家的代表作品,作为今天我们来回顾这段音乐史,对高中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空白点,是只有在音乐课堂上才能接触到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这些音乐在当时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二、教学设计、教法与学法建议  1、本单元设计为一个课时,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赏析声乐作品三首;第二环节赏析器乐作品两首。为了扩展学生视野,也可以增加一些内容。这可以由各位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自定。  2、听与唱相结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  3、教师提出探究课题,提供必要的音响

4、资料,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以便在探究中拓宽文化视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教材分析及补充相关资料介绍(一)学堂乐歌  1、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学校和歌曲的名称,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和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如大家熟悉的《送别》,就是近代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用美国音乐家奥德威《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而成的。又如《中国男儿》是辛亥革命时期广泛传唱的爱国歌曲,它的曲调却是日本音乐家小山作之助在19世纪末年所写的。  2、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掌握作曲法的人非常少,既然有现成的东西可以

5、“洋为中用”,何乐而不为?拿他国的曲调填上本国的歌词,结果繁衍成广泛流行的本国歌曲,这种事在音乐史上并不鲜见。  3、主要内容为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何日醒》、《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祖国歌》等;宣传女子自强、男女平权思想,如《勉女权》、《女子体操》等;宣传自由民主思想,如《自由》等;宣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如《地球》等;反映学生生活,如《竹马》、《送别》、《春游》等。(二)沈心工与《黄河》  1、据钱仁康先生考证,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始作于1902年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原名《体操—兵操》),相对于古文,它的歌词通俗亲切,具有生动的

6、形象性。便于理解。这首歌也是沈心工先生留学东京时借鉴日本歌曲《手戏》曲调作词。1904年出版后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李叔同撰文写道:“学唱歌者音阶半通,好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之歌;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手挥‘5566553’之曲。”  2、“学堂乐歌之父”  1870年生于上海,原名庆鸿,字叔逵。心工是他作歌、作曲时用的笔名。1890年中秀才,1895年应聘约翰书院(后改为圣约翰大学)执教中文。两年后,受"教育救国"思想的感召,毅然放弃了有优厚待遇的教席,考入南洋公学第一届师范班。戊戌变法失败后,一批仁人志士纷纷东渡日本寻找救国图强的办法。沈心工也于1902年4月赴日本,在日本,

7、给了沈心工最大触动的,是明治维新以后在学校教育、政治宣传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乐歌活动。这种朝气蓬勃、热情向上的学校唱歌,对积贫积弱、民心涣散的中国人来说,不啻为一剂救世良方。于是沈心工组织中国留学生成立了"音乐讲习会",专门聘请日本音乐家为师,研究中国乐歌的创作问题,这是国人举办近代音乐讲习活动的首创。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乐歌之一《男儿第一志气高》,就是沈心工当时的第一首习作。1903年2月,沈心工回国后首先设置"唱歌"课,以推动乐歌浪潮。这一创举很快就在全社会获得了热烈的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