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ID:45416015

大小:1.98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11-13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_第1页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_第2页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_第3页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_第4页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第2课:宋明理学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第4课:礼制规范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线索:儒家文化的演变、儒家文化的渗透、儒家文化圈的形成。重点: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的影响;“儒家文化圈”的特征。难点:儒学演变的时代背景;儒学的现代意义。2007、2008年、2009年高考儒家文明题目梳理(2008上海高考)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

2、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2008上海高考)20.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2008上海高考)2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

3、有错误(2007上海高考)4.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2007年高考)3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

4、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问题:(6分)(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抄在答题纸)(2分)(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抄在答题纸上)(2分)(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抄在答题纸上)(2分)(2009年高考题)3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2分)(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5、什么?(2分)(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教材分析:中国文明浸透了儒家的精神。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儒家学说关注现实的人伦道德,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以礼入法、以礼入俗的礼文化。中国古代儒家文明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皇帝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塔顶,塔底则是分散的小农社会。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还向周边地区如东亚、东南亚等地传播。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

6、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变的今天,孔子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儒学被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视为希望之光。【背景材料】2005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周年。9月28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28日上午,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秋雨在全球

7、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美国旧金山市政广场的祭孔活动(一)、 儒家文化的演变儒家文化的演变(2)汉时(3)宋明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孔孟之道:概念: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思考:结合第二分册第五课和本课教材多角度分析孔孟之道产生的背景社会: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经济:铁制农具、牛耕技术;农地大量开垦;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奖励农耕军功;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政治:富国强兵的

8、改革涉及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范围。文化: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对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方面有自己的方案。孔孟以重振礼乐制度为己任,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