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45432755

大小:38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符合右侧书影作者主张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答案】D【解析】考点:董仲舒的思想。《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他是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所以题文需要选择的是儒家学派的观点的内容。A项是道家学派的观点,所以排除。B项是宋体

2、理学的观点,所以排除。C项内容出自《荀子·荣辱》其主要意思是:好话比衣服还温暖。形容有益的语言能给人很大的鼓舞和安慰,所以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内容,所以应该选择D项。2、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乙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答案】A【解析】考点:宋明理学。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支离”是批评对方忽略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性和统一性,独立、片面地看问题。“太

3、简”是批评对方忽略了万事万物的独特性和联系的复杂性,不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观点是发明本心,乙方代表人物观点为存天理,灭人欲。故选A。3.《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B.以儒家“仁”“礼”的思想规范的行为C.继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以儒家思想反教会思想专制倡导理性自由【答案】D【解析】考点: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4、儒家思想中民本的思想为启蒙思想提供了反对专制的素材,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的儒家伦理思想是理性的体现,因此D项是正确的。4.“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A.大一统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C.万物的本原是道D.“君权神授”理论【答案】B【解析】考点:汉代儒学。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季节、自然生长规律与人的品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B项符合题意。

5、材料未涉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关于宇宙本源的探讨,排除C;材料未强调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源于上天,因此排除D项。5.王夫之说,“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废”“倘以尽己之理压伏其欲,则于天下多有所不通;若只推其所欲,不尽乎理,则人己利害,势相扞格,而有不能推”。与这一观点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C.“人是万物的尺度”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D【解析】考点:明清进步思想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本题综合考查了王夫之的辩证思想与苏格拉底

6、的思想的相同之处。王夫之阐述理与欲的辩证统一的观点。A项天理与人欲对立的;B项是李贽的思想,把欲与理等同;C项是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强调个人的感觉为成万物尺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D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强高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其对理性的推崇,但没有扼杀人的感性。故ABCD项比较可知,D项最为接近。D项正确。6.“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可能出自于A.亚里士多德B.彼特拉克C.马丁•路德D.康德【答案】B【解析】考点:文艺复兴运动。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

7、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故选B。7.“人应当知道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可以希望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研究人类理性加以判断。”下列哪两位思想家在上述命题的研究上接近A、伏尔泰和卢梭B、孟德斯鸠和卢梭C、苏格拉底和康德D、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答案】C【解析】考点:人文主义。苏格拉底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工

8、具。故选C。8、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