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三旧人教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三旧人教必修2

ID:45432943

大小:58.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三旧人教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三旧人教必修2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三旧人教必修2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三旧人教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三旧人教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三旧人教必修2教学目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理解)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用具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图、T2噬菌体结构的模式图、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图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些现象表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表现为相似的现象。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表

2、现有差异的现象。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性状之所以能够传给后代,后代之所以具有亲代的特征是由于在生物体内具有对遗传起决定性作用的物质,也就是遗传物质。那么,什么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1、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1)能复制,在前后代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2)能控制物质性状和代谢过程;  (3)有贮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分子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发生突变,而且突变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够遗传给后代。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表现的基本特征。因此寻找遗传

3、物质应从生殖发育的过程去考虑。2、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  19世纪末,生物学家通过对生殖发育中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等过程的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在前后代能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那么,它们中究竟哪一种具备遗传物质的4个特征,是遗传物质呢?  因为蛋白质具有前面遗传物质的第(2)、(3)特点,所以曾有人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证明,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二)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分布在染色体内,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而染色体是直接与遗传有关的

4、。2、细胞核内DNA的含量十分稳定,而且与染色体的数目存在着平行关系:在同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体细胞(二倍体)中DNA的含量是生殖细胞(单倍体)中DNA含量的2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含量也正好是生殖细胞的2倍。3、DNA在代谢中较稳定,不受生物体的营养条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4、作用于DNA的一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氮芥等都可以引起生物体遗传特性的改变。下面我们介绍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著名的实验。(三)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在生物体内DNA与蛋白质往往同时存在,因此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和蛋

5、白质的作用。其关键技术是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的提取分离技术和其它有关技术(细菌、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转化作用是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而表现出后者的某些遗传性状,或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其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转化率与供体细胞DNA的纯度有关。DNA越纯,转化率就越高。(1)格里菲思的实验(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实验。在实验中,他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一种是S型细菌,它的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类的

6、荚膜,对肺炎双球菌有保护作用,使之不受被感染动物的正常免疫机制所杀死,是有毒性的球形菌,可以引起人患肺炎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另一种是R型细菌,它实际上是肺炎双球菌的突变型,它已丧失了合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荚膜,因此它无毒性,菌落粗糙。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P2—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现象。 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并且从鼠体内分离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其后代也有毒性。从第④组实验鼠体内可分离出少部分有毒

7、性的S型活细菌说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有少部分R型活细菌可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又说明这种转化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是: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格里菲思没有找到。(2)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在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从活的S型细菌中提取、分离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