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ID:45439006

大小:1.21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九)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7·北京高二检测)康有为《公车上书》中的下列观点能够体现戊戌变法主要特征的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D.“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答案 D解析 “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表明建议设置兼学东西、敢言直谏的官员,为变法做准备,故D正确。2.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含义解读准确的是(  )A.

2、改革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技术C.开办近代工厂D.推翻清朝统治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所以题干中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应当是改革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3.《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答案 C解析 从“亦订

3、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可知C符合题意,故C正确。4.(2017·晋中高二检测)“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指出了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急于求成而造成了混乱状况,说明变法配套措施不完善。

4、5.(2016·蚌埠高二质检)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太后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作者认为戊戌政变(  )A.维护了民族独立B.直接导致革命发生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D.表明清廷日趋保守答案 D解析 在国门被打开,被动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大趋势下,满人和太后拒绝西方的政策产生的最大危害就是不利于中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故D项正确。6.(2016·包头高二检测)在历史学习中,往往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视角对历

5、史事件作出解释和评价。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从文化视角进行的是(  )A.戊戌变法在国内掀起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热B.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C.戊戌变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诉求D.戊戌变法推动知识分子由和平改良向民主革命转变答案 A解析 选项中“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等关键词体现出文化视角,故A项正确;选项中“社会制度”体现出政治视角,故B项错误;选项中“发展资本主义”体现出经济视角,故C项错误;选项中“民主革命”体现出政治视角,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7题21分,第8题18分,第

6、9题17分,第10题20分,共76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

7、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中国近代现代史》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根据材料一,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12分)(2)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9分)答案 (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评价:变法以救亡图存为目标

8、是进步的,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中的“瓜分豆剖,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