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偏差的高校学生理财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认知偏差的高校学生理财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ID:454405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4

基于认知偏差的高校学生理财行为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基于认知偏差的高校学生理财行为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基于认知偏差的高校学生理财行为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基于认知偏差的高校学生理财行为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认知偏差的高校学生理财行为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基于认知偏差的高校学生理财行为研究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偏差无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映。从认知偏差的起源来说,对于投资者心理的分析,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法国心理学家GustaveLeBon与CharlesMackay分别所著的有关从众、情绪感染以及荷兰郁金香事件的书。之后,BurrhusFredericSkinner以及

2、JohnD.Watson等将行为方法全面引入了心理学,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MauriceAllais所做的Counter-example心理实验揭示出投资者具有“确定性心理效应”,开创了投资者心理研究的先河。1国外研究进展社会认知偏差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中,种类也较多,人类不同的认知偏差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出于其在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中的重要性,很多经济学家们在自身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认知偏差进行了深入研究,就现今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看来,认知偏差类型是相当复杂的,其理论分析和实证研

3、究也十分多样化,并且有些认知偏差还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和干扰性。例如,DavidGal(2006)用损失厌恶来解释一些异象,如冒险打赌、禀赋效应、现状偏见,此外还揭示了两条解释损失厌恶的基本心理学原理。G.N.Mandel(2006)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后见之明妨害专利裁定的合理性。Harmutblank,JochenMusch&RüdigerF.Pohl(2007)研究了后见之明偏差的一些特殊问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过度自信这一现象。在谈判、投资等许多领域,人们发现其普遍

4、存在“过度自信效应”。GongMengChen&KennethKim(2007)以交易账户数据研究了新型市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等偏差。Moore等人(2007,2008)在对一系列研究进行总结后,提出了信息差异理论。该理论客观地分析了人们在做出判断和决策时的心理过程,对过度自信进行了详细的定义,提出了具体的测量方法,并从信息获取的角度建立了更可信的理论模型。4在羊群效应研究方面,研究者发现,当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与其他投资者呈现正相关时,羊群效应便出现。Tan,Chiang,Mason(2008)研究了股票

5、市场上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在此之前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数是从股票市场的分级中研究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到股票价格和投资者的回报行为。Tan的文章检验了A股和B股两种类型的股票下羊群效应是否会有所不同,尽管所有者的类型不同,但是这两个股票市场都存在羊群效应。但是,他们发现在上升市场中,高成交量以及高市场波动率情况下,A股市场的羊群效应更为明显,相反,B股并没有相对应的现象。2国内研究进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投资市场的问题。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认知心理有着非常高的地

6、位。由于人类并非是理性的,为此,他们做出的金融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认知偏差的影响。行为金融学把投资看成是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认知偏差,为此投资者对于信息不能进行客观、公正、无偏地处理,进而导致偏好与行为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于窈和李纾(2006)将过度自信定义为一种偏离校准,指人们关于一般知识问题的概率判断通常以某种方式偏离校准,这种偏离都偏高。胡凌斌(2007)指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著地羊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股市价格的过度波动,从

7、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一非理性行为主要源于基金经理在投资时相关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弱点以及制度缺陷,为其认知和情绪弱点提供了发挥空间。沈卓卿、董研、俞国良(2009)将信息差异理论与以往的自我提升理论和权重差异理论进行比较发现信息差异理论可以更全面的解释过度自信认知偏差现象。李晓周、丁志国(2010)将认知偏差作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假设,通过归纳和梳理典型认知偏差下的投资者决策行为,发现无论是信息认知偏差、群体认知偏差还是框架依赖式偏差,都会形成决策的非理性。认知偏差是个体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与事实本身

8、、标准规则间所产生的某种差别和偏离,或偏离的倾向和趋势,是认知与被认知的事物之间,应遵从的判断规则和人们的现实表现之间所存在的一种无法拟合的缺口,一种没有实现的不完全匹配,是人们的认知局限和认知风格、感觉机制和加工策略、个体动机和情绪、情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结论总之,从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相关的认知偏差来分析其投资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研究前景。若能对认知偏差有个系统的认识,那固然4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经济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构建健康和谐的金融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