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四)(精英班)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四)(精英班)

ID:45449331

大小:7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四)(精英班)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四)(精英班)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四)(精英班)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四)(精英班)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四)(精英班)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四)(精英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四)(精英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建立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周成王时周公主持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创了“长安——洛阳”的古代早期典型都城布局。周朝初年营建东都的直接原因是A.控制殷商遗民B.平定贵族叛乱C.掌控东方财富D.扩大统治疆域2.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

2、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3.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A.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B.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完全解体C.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崩溃D.新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确立4.从汉武帝征和四年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汉武帝时同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司隶校尉监察使郡国力量逐步削弱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

3、的政治支柱D.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5.“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6.关于诸子百家形成的源头,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这样写道:“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

4、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据此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是A.卿士阶层的瓦解B.官僚政治的初步形成C.铁犁牛耕的推广D.周王室的衰微7.东汉时期,“上家(上户)累巨亿之赀,斥地侔(相等)封君之土......下户崎岖,无所跱足,乃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躬帅妻孥,为之服役”。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奴隶集体劳作B.精耕细作农业C.封建租佃关系D.政府赋税制度8.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中国古代同一问题的历史叙述记述出处“(上)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

5、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南齐书》“伏闻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寇准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复有沉抑之叹”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A.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B.学术中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C.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D.政权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9.明清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判、诏诰表乃至律诗等。“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

6、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不许敷衍繁文。”这反映了A.选才标准的根本变化B.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宋明理学地位的巩固10.1723年8月17日,登上皇位不久的雍正皇帝制定了一种新的秘密立储制度,即把皇位继承人的名字亲写密封,藏于盒内,以备应用。雍正皇帝的这种秘密立储制度A.破坏了传统的宗法观念B.有利于政局的稳定C.引起了宫廷的争斗不休D.最终导致清朝灭亡11.北宋时,凡是奉朝旨治狱的案件都要受到中书刑房的点检,审理完后即向中书禀命。大理寺每月要将监禁犯人的情况和已决断案件的情况向中书汇报,岁末时还要把所有刑禁处理完毕向中书汇

7、报。这说明北宋A.社会秩序不稳定B.官吏腐败很严重C.司法与行政不分D.行政效率的低下12.下表是明代米价表期间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14世纪后半期17.1958.1715世纪前半期10.8492.2215世纪后半期16.3561.1616世纪前半期20.1949.5216世纪后半期23.0043.4817世纪前半期32.1931.07平均18.0052.91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B.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C.赋税征银导致米价上升白银价格上涨D.商品经济发

8、展导致米价上升银价上涨13.1862年5月8日,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写道:“断言太平军占领的地区已是赤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