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ID:45451047

大小:184.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该图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答案】B【解析】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我国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使黄河流域及附近地区不同部落经过交往、斗争,不断融合,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区,故B正确;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达到高度集中

2、,A、C错误;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西北少数民族不可能出现封建化,排除D。2.“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下列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没有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楚B.宋C.陈D.晋【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分封灭亡之国,承继绝祀的世族,提拔隐逸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古代帝王后代进行分封。楚是西周对颛顼后代熊绎分封形成的诸侯国,陈是是西周对舜的后代妫满进行分封形成的诸候国,宋是西周对殷商后代微子进行分封形成的诸候国,所以ABC都符合材料的意

3、思。晋是西周对成王弟叔虞进行分封而形成的诸侯国,D项不符合这一思想,故选D。3.《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按照田亩多少交税,不同的年景交税不同。其实质是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A是商

4、鞅变法的影响。B是现象,D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土地私有制4.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所处”。战国时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在于A.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B.使兼并战争的进程加速C.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快,逐渐打破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主的部族制度,故A选项正确;兼并战争的进程主要与诸

5、侯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加有关,故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在秦朝开始,故C选项错误;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这不是战国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和重大事件,战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血缘部落的社会形态逐渐消失,其中人口流动的现象加速了这一变化的进程,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

6、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A.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答案】B【解析】A与材料“其权不操于君”的意思不符,排除A;材料认为皇帝和百官各司其职,君主并非大权独揽,百官也掌握一定的权力,这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故选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以秦朝实行郡县制度为标志,排除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未出现君臣共治的特点,排除D。6.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

7、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B.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D.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田庄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并且在豪强地主的墓中发现了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这说明田庄经济有它的进步性,故D正确。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以及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在题中均没有反映,故A、B错误;豪强地主的墓中随丧的大都是陶器、模

8、型等,这不能反映厚葬之风,故C错误7.《资治通鉴》载唐僖宗乾符五年“诏以东都军储不足,贷商旅富人钱谷以供数月之费,仍赐空名殿中侍御史告身(委住状)五通(五份),监察御史告身十通.有能出家则助国梢多者赐之”。材料反映了唐代A.商人的经济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B.商人在法律和政治上不再受到歧视C.政府开辟商人谋取官位的特殊渠道D.政府意在推行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政府为了解决“军储不足”,向商人贷钱谷,以官职回报商人,材料没有涉及平民的经济地位,因此无法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