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ID:45683411

大小:148.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16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II)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③属于嫡长子,所以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③,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①不是嫡长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②不是

2、嫡长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不是嫡长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回归教材”法,其实教材才是任何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化肯定都会有教材的痕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回归教材法就是利用试题的这一特点,将题干表述内容定位在教材中,紧紧抓住和教材相关的“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正确选项的一种方法。2.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年代道、路、省州数郡国数县、邑、道、侯国等户数(万)西汉平帝(1—5)—131031587122

3、3唐贞观十三年(639)10道358—1551缺唐开元二十八年(740)15道—3281573841.3宋开宝(968—975)末—297—1086309宋宣和四年(1122)26路288—1234—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数据的分析。由材料数据可知,从汉代、唐代到宋代,道、路、省等各级管理数量越来越多,即对地方管理越来越严格,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地

4、方行政管理制度3.《严州图经》是一部记载南宋时期严州(位于浙江)情况的史志。下列各项在该图经中可能出现的有①学校科举②坊市③所辖各县境图④“机户”与“机工”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状况。①的“学校科举”从隋唐开始,直到清末才废除,故此项正确。两宋时期,尽管废除了“坊市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但②的“坊市”即“住宅区”和“商业区”还是存在的。由题干的“图经”、“史志”可知③的“所辖各县境图”也可能出现。而④的“机户”与“机工”,即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于明朝中叶。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

5、中国的政治制度·宋朝的状况4.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下列明清经济的哪一特点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工商业市镇繁荣C.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D.海外贸易的兴盛【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商人群体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州盛泽镇从明初到乾隆时期,成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体现了明清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的依据是雇佣关系,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苏州盛泽镇与海外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5.

6、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的强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闭关锁国的政策D.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经济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下,城市及其(手)工业、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商品、自由劳动力等受到束缚;ACD三项对城市化进程有影响,但非根源。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化6.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

7、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故A正确。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与都省相互制衡,故C排除。行省不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7.下列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