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ID:45480575

大小:5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1.“形象”的内涵: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种。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2.高考命题形式: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一般为主观表述题,难度稍大。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复习任务】1.明确诗

2、歌形象、人物形象的意义。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试题的答题技巧。【备考策略】一、知识储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诗人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鉴赏此类诗歌只有抓住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从背景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性格,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2.鉴赏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

3、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或剪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儿子远游前为儿

4、子缝补衣服、疼爱儿子的慈母形象。鉴赏这类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的态度为角度进行。3.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⑴傲视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⑵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

5、民的形象可见一斑。⑶寄情山水、钟情田园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厌恶官场、喜爱田园形象。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⑸爱恨情愁、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表现的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形象。⑹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的是有深厚友谊的朋友依依不舍的形象。⑺矢志报国、慷慨愤

6、世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的是坚守边疆、打败敌人、充满爱国豪情的形象。⑻远离世俗、归隐山林的形象。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塑造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形象。⑼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杜甫的《兵车行》塑造的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二、技能储备1.解题方法①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人物特点。②抓住描写分析,体察写作意图。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2.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②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

7、中诗人的形象。③有人认为,这首诗歌的主人公是“……”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④比较两首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异同。3.答题步骤①点特点:说出个人观点,概括形象特点。②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4.答题模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是通过对(×××)的描写展示出来的;(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它)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三、经典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

8、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