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研究——BSC实验研究的证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研究——BSC实验研究的证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55197

大小:238.85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7-08-04

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研究——BSC实验研究的证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研究——BSC实验研究的证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研究——BSC实验研究的证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研究——BSC实验研究的证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研究——BSC实验研究的证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研究——BSC实验研究的证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计学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随着经济信息的全球一体化,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获取战略性竞争优势,企业开发无形资产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由此Kaplan&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SC),平衡计分卡(BSC)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之一。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业绩评价体系框架。BSC不仅是一个多重业绩评价体系,而且是一个有

2、效的战略管理工具。但以往研究发现上级在运用BSC评价业务单元业绩时,赋予共性指标显著更高的权重,而忽视对独特指标信息的使用,损害了BSC的潜在有用性。同时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运用BSC,将其作为战略执行和业绩管理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提供中国背景证据,以证实中国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运用业务单元BSC评价业务单元经理的总体业绩时,同样存在着Lipe&Salterio(2000)发现的共性指标偏差现象,并表明不论通过改进战略表述还是改变业绩评价方式与要求,都显著提高了评价者赋予独特性指标的权重,从而

3、有效减轻了认知偏差的程度。这对于提高业绩评价质量、充分发挥BSC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实务和理论启示意义。预期目标:在分析业务单元业绩评价的产生背景、形成原因、负面影响以及缓解措施的基础上,设计业务单元业绩评价模拟实验案例,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之中开展实验研究,以验证中国管理人员在利用业务单元的平衡记分卡评价业务单元的业绩时,是否也同样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以及本文提出的两种解决措施,即改进战略表述增进评价者对业务单元战略和独特指标的理解,以及运用分解评价方式并要求证明评价合理性,以激发评价者的认知努力,以验证

4、是否能够显著提高管理人员赋予共性指标的权重,减轻业绩评价判断偏差的程度。2.国内外研究现状1业绩评价认知偏差问题的提出在近期关于BSC的研究中,Lipe和Salterio(2000)设计了一个实验,检验上级管理者对部门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共性指标和独特性指标的判断效果。他们发现,评价结果只是基于跨不同业务单位的共性指标,而个别业务单位的独特性指标被忽视了。Lipe&Salterio(2000)研究的结论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个结果可以被解释为,BSC具有独特地捕获业务战略的重要利益这一信奉

5、理由被摧毁了。也就是说,上级管理者对部门经理的评价往往只基于各部门通用的评价指标,而忽略了适用于不同部门的独特性指标。这样,评价结果中就只能反映共性指标中所包含的信息,而无法很好地反映各部门的独特情况和独特战略。而恰恰是独特性指标,代表了该业务单元在四个关键维度中,决定绩效表现的独一无二的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一个企业业务单元取得成功的主要动因。从理论上说,如果绩效评价实施方过分依赖共性指标,而非平衡计分卡的全部指标,那么绩效评价的质量会下降;从实践角度来看,由于事后绩效评价中易被忽略的指标很难在事前

6、决策中发挥作用。Holmstrom&Milgrom(1991)认为在事后的业绩评价中被忽视的独特性指标,不太可能在事前决策中得到关注,业务单元经理通常不会对他们认为不影响其报酬的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可见,这种业绩评价认知偏差,即共性指标偏好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部门经理的事前决策行为,导致部门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扭曲,因此,研究业绩评价认知偏差形成原因和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意义。2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现象的成因关于这种业绩评价认知偏差现象的成因,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较独

7、特性指标,共性指标的信息更加容易被理解。第二,较独特性指标,共性指标的信息更加容易被比较。第三,共性指标偏好问题的产生可能与指标相关信息的可靠程度有关。3企业评价认知偏差现象的解决方法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在针对上面提到的三个可能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减轻认知偏差的解决方法,并提供了实验研究数据。综合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法。(1)增加业务单元战略信息,提高独特性指标的可理解性(2)提高评价者关于平衡记分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水平(3)建立过程问责制度激发评价者的认知努力(4)采取分

8、解评价方式降低比较性判断的倾向(5)增加独特性指标所包含的信息的可靠性综上所述,可见认知偏差的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评价的质量,降低了平衡记分卡在部门绩效评价中的使用优势。所以研究一些简单易操作的纠偏措施在实际的绩效评价工作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3.参考文献[1]卡普兰,诺顿著.刘俊勇等译.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2]何晴.通用性指标偏好及其实验研究——平衡计分卡在多部门企业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