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用儒道互补》PPT课件

《教学用儒道互补》PPT课件

ID:45542551

大小:39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14

《教学用儒道互补》PPT课件_第1页
《教学用儒道互补》PPT课件_第2页
《教学用儒道互补》PPT课件_第3页
《教学用儒道互补》PPT课件_第4页
《教学用儒道互补》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用儒道互补》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儒道互补苏轼的人生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人生,千百年来,儒道互补影响着,像苏轼一样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帽穿好貂裘,

2、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理解词意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来下诏,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那样啊?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上片下片出猎情景报国之志豪情英姿阵容场面气概信心忠心雄心借出猎表达报国决心风格豪放词作分析这首词

3、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整体感知《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苏轼:一生思想复杂,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早期儒家思想

4、占主导地位,“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道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启示:陶渊明:祖父,儒家思想;外祖父,道家思想。一生中,早期——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晚期——老子思想的绝好实践者。李白:儒家、道家思想同时影响他,“功成身退”是其人生理想。“功成”是儒家的追求,“身退”则无疑来自道家的隐逸。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一生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将儒家思想发挥到极致,儒家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无论穷达,都要济天下”!白居易:一生以3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早期更多儒家的积极进取,

5、晚期更多道家的豁达避世。作业:如何对待“义”“利”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曰:“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言‘利’?”你怎么看待孔、孟的“义利观”?当今社会,应如何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请用一句话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用规范的议论片段(观点—论证—结论)进行论述。儒道产生的时代背景春秋:无义战战国:邦无定交,臣无定主尔虞我诈,争名逐利儒道思想比较儒家道家为人“仁”“义”恢复自然本性见素抱朴处世符合“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抱柔居后不争治国“爱人”“仁政”“王道”“以民为本”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无为”而治儒道思想的异同异:孔子

6、:看到礼崩乐坏、社会动乱的现象,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使人心向“仁”,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老子:看到社会动乱、战事纷纭的现象,思考其原因,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纷争,而人性的堕落正是由文明的发展导致的,故而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抛弃文明的干扰(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回到人性的起点(见素抱朴),回到原始的社会(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原因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7、”。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儒家义利观孔子的义利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重义轻利”孟子的义利观:“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道家义利观老子:“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弃圣弃利庄子: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18)?”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19),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

8、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弃圣无盗义利之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