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电路特性的研究::

RLC电路特性的研究::

ID:45566286

大小:414.4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4

RLC电路特性的研究::_第1页
RLC电路特性的研究::_第2页
RLC电路特性的研究::_第3页
RLC电路特性的研究::_第4页
RLC电路特性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RLC电路特性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RLC电路特性的研究::.图一RLC实验装咒全图电阻、电容及电感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由RC、RL、RLC构成的串联电路,在RLC串联电路的不同过程中具冇不同的特性,包括科态特性、稳态特性、谐振特性.它在实际应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通过研究RC、RL串联电路的韬态过程,加深对电容充、放电规律,电感的电磁感应特性及震荡I叫路特点的认识;[2]通过研究RLC串联电路的何态过程,加深对电磁阻尼运动规律的理解;[3]学握RC、RL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量方法;[4]研究RLC串联电路片咯参量Z间的关系,观察串联谐振电路的特征,并掌握RLC谐振电路的幅频、相频的关系;[5]用实验

2、的方法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利用幅频曲线求出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实验预习::.【实验目的】[1]通过研究RC、RL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加深对电容充、放电规律,电感的电磁感应特性及震荡回路特点的认识;⑵通过研究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加深对电磁阻尼运动规律的理解;[3]掌握RC、RL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量方法;[4]研究RLC串联屯路屮各参量Z间的关系,观察串联谐振电路的特征,并掌握RLC谐振电路的幅频、相频的关系;[5]丿U实验的方法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利用幅频曲线求出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实验原理】1.RC、RL、RLC暂态过程(1)RC串联电路C@LR=图一RC串

3、联电路在[IlR、C组成的电路中,暂态过程是电容的充放电的过程.其中信号源用方波信号.在上半个周期内,方波电J+:+E,M对电容充电;在下半个周期内,方波屯床为零,电容对地放电.充放电过程屮的冋路方程分別为通过以上二式可分別得到UcU”的解。在充电时U「是随时间t按指数两数规律増长,而电阻电压U随时间t按指数函数规律哀减。在放电时也时都随时间t按指数函数规律衰减.物理量RC二T具冇时间的量纲,称为时间常数,是衣征暂态过程进行得快慢的个重要物理量.与时间常数t有关的另一个在实验中较容易测定的特征值.称为半衰期Tu2,即当Uc(t)卜•降到初值(或上升至终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它同样反

4、映了暂态过程的快慢程度,与t的关系为T1/2=Tln2=0.693t(或t=1.443T1/2)(2)RL串联电路图二RL串联电路与RC串联电路进行类似分析可得,RL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t及半衰期T1/2分別为:t=L/R,T1/2=0.693t=0.693L/R(3)RLC串联电路在理想化的情况下,I.、C都没有电阻,可实际上L、C本身都存在电阻,电阻是一种耗损元件,将电能单向转化成热能.所以电阻在RLC电路中主要起阻尼作用.所以根据阻尼農荡方程可以三种不同状态的解,分别为欠阻尼、过阻尼和临界阻尼。其波形如图三所示。騎阻尼根場状态临界阻尼根陽状态图三RLC串联电路充放电波形2、RC、

5、RL串联稳态当耙正弦信号输入串联冋路时,其电容和电阻两端的输出电压的幅度随输入电压的频率是等幅变化。而电压幅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幅频曲线,相位随频率的1111线称相频1111线。3、RLC谐振图四RLC串联谐振电路在RLC串联谐振电路中,由于三个元件之间存在相位超前和滞后的特性,所以当电压一•定并满足一定的频率时,使得电路中的阻抗达到最小时,电流将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实验仪器::.示波器面板图点击下图可进入示波器附录Hum口Hinn□LZJOOFS4F)IWIIBLI]II・E;「ICI7LATI[也旳曲,]filXftflF]□jILZr□□WIT105

6、厶

7、冈卅门“QlvOcirTcriWcwswi呂早CDIV4P05ITIEVHaRIZCKTU^PXITICNt>oKKJZCMTHtFinOcivczoSECCIVLUrHKJ@@©□SETL£ATOUR□FDfiCfTRICQEF□T刘C£»VIrRo图一数字式存储示波器图二数字式存储示波器{存储示波器可显示RLC电路的各个充放电的波形,并将波形存储起来}ElDF1631h痉厦3/o2nnu一・"图三换数信号发生器{功率函数信号发生器用作RLC电路的信号源,有4种波形可选择,频率可调,电压可调}・■7»74mV-V图四晶体管交流毫伏表{晶体管臺伏表在测量RLC谐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8、}•::实验图片图一RC电路电容充放电波形{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