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本倥c實施探討

STS教育本倥c實施探討

ID:45567003

大小:54.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4

STS教育本倥c實施探討_第1页
STS教育本倥c實施探討_第2页
STS教育本倥c實施探討_第3页
STS教育本倥c實施探討_第4页
STS教育本倥c實施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STS教育本倥c實施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更豐富的教學活動・STS教育本質與實施探討(以高職自然科學課程•從基因複製談生物多樣性為例)李忠勇*王春龍种立彰化師大工教所教授粋立彰化師大工教所研究生*TEL:(04)7232105CELLPHONE:0920366636摘要在變化快速的年代,所有的人對接受新事物的需求越來越高、對知識的渴望更是有增無減。教師同時扮演知識傳遞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因而面對著更大的壓力及挑戰。而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不僅要改進教材和教學方法,也要協助改進學生理解及處理資訊的方法。因此,使學生瞭解課程所要表達的意義、明瞭應該習得的技能、並進一步

2、去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與社會互動,能夠尊重不同的意見等都是很重要的事。STS教育強調科學、技學、社會三方面的互動,正是一個符合上述內容的教育方式。因此本文針對科學、技學、社會間的互動與STS教育做一探討,因此本文針對科學、技學、社會間的互動與STS教育做一探討,並以生物多樣性單元為例,配合國內複製牛的誕生及相關基因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自然科學的課程中能學習到更多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學習與同學和睦相處、團隊合作的精神,進而在學習成效中兼顧認知、技能、情意領域。並在實施教學單元後,針對教師、學生意見進行整理。最後文末提出一

3、個符合STS的教學活動設計供做參考方向,期許教學活動能更為豐富及多元化。關鍵字:STS教育、科學、技學科學、技學、社會互動的探討一、科學本質探討科學可以說是一種求真的知識,而科學知識的求得可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過程,收集資料、加以分析,進一步解釋及運用。根據相關文獻,科學本質大致可從知識觀、程序哲學觀加以探討:(一)科學的知識觀:科學(Science)係指經由觀察、實驗、分析、Acrp納、理論、演譯等過程而建立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吳大猷,民71)。科學是一種求真、的知識,具有可複製的特性(在相同情境下,所得結果應具有一

4、致性)o至少可區分為以下三類(Feibleman,1966)1.理論科學:其目的在瞭解自然現象。2.應用科學:運用理科應用在實際生活之中,主要目的在預測與控制自然。3.方法科學:主要在探討從理論到實際過程中所產生的歷程與問題及相關解決方法。(二)科學的程序觀:根據研究者的研究興趣,找出相關研究題材,經過系統化觀察,提出暫時性解釋,並從暫時性解釋中提出假設,透過實驗研究或其他研究方法去證明假設,並檢視、修訂、校正最初假設,並嘗試使其成為理論。(三)科學的哲學觀:科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包括社會、經濟、倫理道德、法律、環境、

5、文化、休閒等,均會因為科學的改變而產生重大變革,也因此造成人們對科學常有兩極化的評價。二、技學本質探討「技術」近年來開始受到大眾重視,並開始被廣泛地探討、研究與運用。技術(Tech)常和科學(Science)用在一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技。在此同時,技術學門(簡稱技學)也開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康自立(民89)指出技學是人類運用知識、創意、資源和行動,以解決實際問題與生活環境困難為目的,所從事設計、製造與服務,並使用各種產品、結構或系統,以延伸人類的潛能,來控制、修正自然或人造系統,並探索其對個人、社會環境及人類文明之現在

6、與未來所產生之衝擊的知識體與行為表現。由此可知技學系統至少包含下列幾個層次:(一)技學的目的审:技學以解決實際問題及增進效率為目的。(二)技的程序:強調『創造、製作、使用器物』的過程以及方法。(三)技學的知識強調『如何』製作、使用、運用器物及如何達成目標的方法。(四)技學的器物:包括材料、工具、用具、儀器、公共設施、軟體等可運用的器物。(五)技學的哲學觀:在哲學思維下,技學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至少有以下四種關係:技學是人類的拯救觀:為正向觀點。舉例如下:技學的演進與發展帶來工業革命,增加了產量;自動化設備發明,縮短了製程時間

7、,提昇了良率。技學是人類的災難負向點。舉例如下:自動化設備的發明,造成人力過剩,導致失業率提昇。技學對人類的中性:技學本身無好壞之分,端視使用者的方向而定。使用者存善念,往好的方向運用,則有利於人類。使用者心術不正,往壞的方向運用,則對人類有害。)技學與人類的共生觀:有正向就會有負向,若要接受技學對人類的正向好處,就必須接受負向壞處。技學對人類生活各方面所造成的影響,有好處也有壞處,若想要得到好處,同時也必須接受壞處。三、與社會互動探討STS教育主張所學教材必須有意義,且能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或是能實

8、現他升學或就業的目的者才會產生主動習,學校除教導學生知識外,也應該培養學生自行求知的能力與興趣,並將學校教學活動生活化,使學生在自由學習的活動中認識自我,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這與人本主義學者康布斯的學習理論中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僅只限於教導學生知識或謀生技能,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的情意需求(affectivenee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