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坛经导读》PPT课件

《祖坛经导读》PPT课件

ID:45575738

大小:787.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1-15

《祖坛经导读》PPT课件_第1页
《祖坛经导读》PPT课件_第2页
《祖坛经导读》PPT课件_第3页
《祖坛经导读》PPT课件_第4页
《祖坛经导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祖坛经导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的精神——《六祖坛经》导读2012-2-21,18:00明法0501就目前存在的世界诸宗教而言,以惠能为代表的中国禅宗代表了宗教的最高型态。倘若与西方哲学与神学思想对话,禅宗就是康德所期待的纯粹理性宗教。宗教要处理的根本张力是神与人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神的决定力量与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在宗教学教科书里,神的存在,或曰终极关切、最高存在,是宗教最核心的元素。在西方一神论传统中,神是世界的创造者,是人类命运的主宰,是神创造了人而不是相反。而在东方宗教传统中,则存在着对神的另一种阐述,中国固有文化称之为“神道设教”,即认为神是人创造出

2、来用于教化众生的。表法佛教则明确否定一切终极存在,认为包括神、佛在内的一切,都不具有创造世界、宰治命运的力量,那些塑造在佛殿中的诸多神像,是引导人弃恶向善的“表法”,是生命的引导者。近代文艺复兴以后,西方文化中出现了浩浩荡荡的人本主义潮流,对神本论的宗教传统提出严厉的质疑,主张恢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康德的纯粹理性上帝上帝本身是人要求的结果,人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上帝,就公设一个什么样的上帝,就信仰一个什么样的上帝。这样一个基于人的需求而产生的上帝,是建立在纯粹理性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宗教是纯粹道德的宗教。人只能以道德生活来取悦上帝,超出道德之

3、外的任何东西,都是对上帝的伪侍奉。因德称义著名康德研究专家,《康德著作全集》的汉译者李秋零教授将此概括为“因德称义”,即道德行为是人得救的唯一基础,人必须是自救的,不是外部更高力量的结果,而神的存在,是人的假定,用来弥补人的不足,不至于使人感到绝望。康德悲观地认为,这样的一种纯粹理性的宗教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宗教只存在于哲学家的想象之中,不是“历史性的信仰”。生活于18世纪德国小镇的康德,他所接触到的“历史性宗教”,主要形式应该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康德,他所期待,而又不敢相信人类能够实践的纯粹理性宗教,在东方有着具体的、一脉相承、

4、绵延不绝的历史性存在,这就是中国禅宗。中国禅宗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中国,其核心经典,是中国和尚惠能的讲课笔记《六祖坛经》。翻开这部2万字的小册子,人们看到了神本与人本关系的最精彩对话。惠能(638-713)惠能(638-713)惠能(638-713),俗姓卢,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韶关南华寺宋梁楷《六祖斫竹图》纸本墨笔纵73厘米横31.8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六祖坛经敦煌本:《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1976年,日本柳田圣山主编《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11种。2009年,

5、旅顺博物馆本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与佛是什么关系呢?惠能说:人佛不二,觉悟了就是佛,不觉悟就是众生。——成佛是由自己呢?还是由别的存在?惠能说:成佛由己不由人。在佛教系统中,这被称之为自力解脱;相对应的,是求佛菩萨代劳的他力解脱。有人问:是不是只有坐禅才能成佛?慧能说,枯禅成不了佛。搬柴运水无非妙道,郁郁黄花皆是智慧,生活本身就是禅修。这样的宗教会有怎样的呈现呢?我们看到,惠能的门徒,有人骂佛是老骚狐,说

6、要是见了佛,就一棒子打死他;有人说佛是狗屎橛;有人将佛像烧了取暖。或许有人对此不解,禅师们在这里要启示的,是不要崇拜任何外在力量,人拯救自己、解放自己、升华自己的根本途径,就是自己的道德行为。如何理解西方极乐世界?——“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如何理解素食?每至饭时,以

7、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如何理解出家?“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如何理解布施?——(梁武)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功德须

8、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五灯会元》卷二十载,有一位禅师名叫道谦。有一天,他的师父叫道谦去出差,道谦很苦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