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堂“微探究”促进课堂高效

实施课堂“微探究”促进课堂高效

ID:45585533

大小:60.7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5

实施课堂“微探究”促进课堂高效_第1页
实施课堂“微探究”促进课堂高效_第2页
实施课堂“微探究”促进课堂高效_第3页
实施课堂“微探究”促进课堂高效_第4页
实施课堂“微探究”促进课堂高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施课堂“微探究”促进课堂高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课堂“微探究”促进课堂高效广东省信宜市信宜中学林生1、问题提出数学教学是一种冇明确目的的探究性认知活动,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尽管探究教学在新课改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探究式教学难以更深入课堂,它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受到教学内容、课堂时间、课时不足等方面的限制,耗时氏、操作繁、过程多的探究教学难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数学课堂•那么,如何让探究性认知活动更好适应课堂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适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微探究”,是指教师为完成高中数学教学

2、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利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或课外时间开展的、短时间的、给学生一种探究机会和体验的探究活动。这种微型探究活动通常不需要经历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获得结果、表达与交流的完整探究环节,i般是在某个探究环节开展的探究活动,因此它具有“小”(切口小、操作简单)、“实”(适合学生认知)、“短”(用时短)、“准”(围绕特定的知识点)、“活”(宽松灵活)的特点•下面结合“基本不等式芯5凹(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几个“微探究”案例,从课堂教学2中实施“微探究”教学策略层面对如何促进课堂高效,促进学生优效发展

3、进行探讨。2•“微探究”的教学策略2.1在“课堂引入”阶段,巧设有效的“微探究”情景,激活认知情趣,活化学生思维情景认知理论认为:知识要学生在恰当的情景中主动探究建构,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相互连接,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成学生的有效认知⑴。因此在进行数学课堂“微探究”时就要巧设冇效的“微探究”情景,激活认知的情趣,让学生带着想知道“怎么冋事”的本能冲动去解决问题,实现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再发现,亲自体验理智探究的愉快。镜头回放——动手探究活化思维师:你能用四块相同的三角板拼成一个空心或实心止方形吗?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探究,得到如图1

4、所示的三个模型。图1师:很好,你们已经“穿越”到公元3世纪了,图中的(1)是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创设的“弦图”,该图给出了迄今为止对勾股定理最早、最简洁的证明,体现了以形证数、形数统一的数学思想,因此该图被确定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2,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会标:颜色的lkwijingAnnttcf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图形则反映中国占代人的数学智慧。师:我们将图中的“风车”抽彖成数学模型(多媒体展示图3),若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b,同学们能从面积视角找出它具有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吗?(经过短暂

5、的探究交流后)小组1:在正方形ABCD屮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7?市,因此正方形ABCD的面积亍+戸,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2",由图形可得不等式a2^b2>2ah.小组2:由图1(3)可知:当a=h说,直角三角形变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吋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与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即a14-/?2=2ah。师:很妬在“弦图”中,我们可以得到:a2+b2>2ab,当吋,取等号,一般地我们称之为重要不等式.这只是由上面的图形感知探究得到的,那如何用代数的方法严格证明呢?要想

6、揭开这个谜,后面的学习将会告诉我们。“微探究”效能分析:这个“微探究”用时约为7分钟,从学生最熟悉的直角三角形拼图入手,创设一个与基本不等式密切相关的“微探究”,活化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个“微探究”既让学生从直观的操作探究屮感受到重要不等式的形成过程,很好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文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乂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基木不等式的内驱力和原有认知,为自然引出基木不等式埋下铺垫。“微探究”策略引导:创设情境是课堂“微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设计“微探究”情境时耍注重挖掘知识存在的意义和背景,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找准探究情境与教学内容

7、之间的有效结合点,并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微探究”情境,使这个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真正的帮助和启发引导作用,最终能实现引导学生由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2在“知识建构”阶段,经历有效的“微探究”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感性认识,亲历质疑、剖析、抽彖、体会、感悟、建构新知的过程,从而促进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⑵。镜头回放——踏上“寓理于形、以数释理”探究之旅第一步:以数释理,建构意

8、义(用完全平方公式和作差法证明重要不等式/+戻》2肪过程略)师:若我们把上式中的Q和b分别用皿>0)和问>0)替代,会得到什么式子?生:a--b>2y[ab。师:我们也可以表述为懈5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