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斌讲玉鉴定

李彦斌讲玉鉴定

ID:45600084

大小:377.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5

李彦斌讲玉鉴定_第1页
李彦斌讲玉鉴定_第2页
李彦斌讲玉鉴定_第3页
李彦斌讲玉鉴定_第4页
资源描述:

《李彦斌讲玉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2月12日下午2点,山《北京商报——典藏周刊》与北京爱家收藏品市场共同举办的“经典收藏走进爱家”系列公益讲座在北三环大钟寺爱家国际收藏品市场二楼贵宾厅举办,这次讲座邀请资深文物鉴定专家李彦君先生主讲“古玉的鉴定方法及收藏误区”,李老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再加上生动丰富的图片,又结介时代特色,为大家讲解了古玉的鉴定方法及一些收藏误区。文物鉴定专家李彦君老师來我市场为大家祥解古玉应如何鉴定近儿年來,随若人们对玉器的收藏,古玉市场变得很混乱,很多国内各大博物馆不敢收藏高古玉,主要就是鉴定水平低,致使很多高古玉无人问津。再加上辨伪方法陈旧、保守,总突破不了造假的理论方法,面对近年的高级

2、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古玉的辨伪。李彦君老师认为应该针对仿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靠带冇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以下是李老师根据个人多年的收藏研究、市场经验总结以下几点鉴定方法,这些方法的作用町以互相转换,并作为依据对古玉器辨伪作综合分析判断。一、工艺痕迹鉴定用10~50倍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适用于新石器一清代的玉器;局限性:腐蚀严重,脱皮,玉器钙化严重成粉状,不能鉴定。古玉工艺就是指加工工艺。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其方法无外有两大形式。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

3、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碇机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碇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新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碇具,抛光用解玉砂、曽皮轮碇、棉、麻布轮碇等。其钻孔特点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冇细密均等的螺旋纹,而H不够光滑,而孔口边缘也可发现fflUMo这是新石器穿孔罄定重要方法。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孔口、线条边缘出现硼磧。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古人琢玉图二、氧化鉴定用10、50倍放人镜,强光手电。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

4、;适用于:新石器~淸代出土古玉;局限性:近代传世品,未受氧化古玉。这也是鉴定古玉极为重要的方法Z—。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种自然环境卜•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氧化有二种现象:一是钙化成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氧化严重成粉状。从矿物学和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形成的小孔洞,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而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巫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有层次感,深浅不一,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匝的则腐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

5、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火烧仿氧化古玉,表面通常为薄薄的一层呈粉状,没有深度、层次感。强光灯照射F玉质•纯.净•、透明,氧化非常薄,任何部位皆有一致的深度,而自然氧化深度则有轻有重,通常尖角、边棱部位较重。氧化重的,灯光照射不透。但也有用含有似氧化白色的玉石做成的伪古玉。三、腐蚀鉴定用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特征;适用于:受腐蚀的出土古玉;局限性:没有腐蚀现象的古玉,传世品。多数玉器长时期埋在各种土壊中都冇腐蚀的现象,特别是酸性土壊对玉器破坏较垂,玉质较软的氧化严重的玉器受腐蚀最重。其特点通常是蚀孔、蚀斑现象,有的蚀孔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

6、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通常氧化较雨则腐蚀越重,目前用酸类物质腐蚀伪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腐蚀,蚀孔、蚀斑明显,可以说碇工化尽,这样处理的古玉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四、沁色鉴定用10、50倍放人镜,强光手电,观察解理、沁入深浅,照射玉器,观察颜色,沁入部位;适用丁•:出土受沁玉器;局限性:传世古玉或无沁古玉。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产生的颜色变化,是另一•种物质分子渗入玉器局部或内部产生的颜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

7、在玉的接触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缁等部位所产牛的。然厉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严重的叮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Z后变色,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山灰白变红。璽婆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绪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但真沁人多数冇山深到浅的过渡色。还冇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圭质致密可以无沁。占玉辨伪的误区(一)、造型辨伪。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