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

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

ID:45603005

大小:681.8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5

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_第1页
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_第2页
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_第3页
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_第4页
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2014年05月16日14:10文物鉴定与鉴赏我有话说(33人参与)收藏本文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浅析古陶瓷的儿种鉴定方法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浅析山陶瓷的儿种鉴定方法浅析古陶瓷的几种鉴定方法律海明陶瓷器的仿古之风,自宋代始就已盛行。仿古的目的,有些是出于尊古法祖,传冷发展前辈陶瓷技艺;有些是出于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个人喜好,按需而仿:有些则是出于纯粹的商业目的,仿而牟利。鉴定古陶瓷,-澈有四大任务,那就是:辨真伪、断窑口、定时代、评价值。四项任务的首耍是辨

2、真伪。古陶瓷真伪的鑒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经验蛰定,另一种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陶遼进行鉴定的科技鉴定。第三种就是物质自然老化痕迹的微观鉴定。以下就这三种鉴定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一、传统经验鉴定的分析所谓传统经验鉴定,是拆鉴定者在长期的古玩鉴定实践中,依据个人所积累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感觉器官,对器物进行需别的行为过程,包捋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纹饰、看款识。因此传统经验鉴定俗称“眼学”,又称“目鉴”。传统经验鉴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它是依抑“标型学”,采用

3、排比类推、考证等方法,找出被唏器物在器形、釉色、纹饰和款识等方面,与所谓-标准器”Z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推断出被鉴器物的真膻,足一种定性判断的鉴定方法。传统经验鉴定,在鉴定古陶瓷的文化背崇方面,英优势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方便、快捷;第二,能够对古陶瓷的人文社会屈性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如被鉴器物的生产时代、窑口、器形、釉色、纹饰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但是,人的肉体器官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带有许多自然的、也就是天生的局限性。凭借人的感觉器官,是不可能深入

4、触及到古陶瓷内部的微观层面,从而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就如同人的眼睛看不见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惰况,分辨不出血液里的红血球、白血球;用人的体子闻不到潜在水中的鱼儿的腥味;用耳朵听不到无线电波传达的信息;用手触損大地,判断不出地下有什么矿瞰。也就是说由于人类天生的局限性,便决定了人们在鉴定古陶瓷时,必然存在局限性。自古以來,古陶瓷的仿制者、作伪者.也正是从古陶瓷这些表面特征入手,烧制出外观与真品相似、甚至亳无二致的仿品,以此欺睨收诫者.造成收藏者、甚至专家的误判。再者,自古以来,第定前辈们对古陶瓷的认知,往往

5、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他们在鉴定实践中,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真品与懺品,各自凭借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去鉴别,待形成対器物的初步认识后,通过分析、综合、抽获打概拆,瑕后以记忆或文字的形式将这些特征和规律记录下來,这就;形成了经验。这种形式的经验是直接经验,也正是曲名个人的直接经验构成了广义上的传统经验。宙于人的感觉器官存在看夭生的局限性,这些直接经验本身也就难免存在不准确、不全面、甚至完全错误的情况,加z历史上遗存下來的传统经验,其中和当部分是通过口口和传、师徒相授而成为了间接经验。这些间役经验乂因转述、传抄的失误,

6、常常是变了味、走了调,甚至是面目全非。而这类不卅确的间接经验乂大量掺杂到传统经验之中,更増加了传统经验的局限性。同时,我国古陶瓷烧造的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生产陶瓷的窑口众名。在现实生活中,某类古陶瓷既有典籍记载、又确有实物在社会中留存,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其窑址,如五代后周的柴窑、北宋的官窑等。如果袭用传统经验对它们进行鉴定,则无从断定其真伪。即使通过考古发捌已经找到窑址的器物.因其生产时间、地域、原材料的來源不同,加z生产工艺、技术的变化发展,如果按照有限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以某个窑口、菜个时间段的

7、数件产品作为“标淮器”加以比鉴,其结果必然要把那些传统经验z外的器物予以否定,判断成仿品或腹品.这种现誓在当今古陶瓷鉴定中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的。另外,在已经确认的中国历代古窑中,有的少则烧造儿十年,有的烧造时间跨越儿个朝代,延续数百年之久。特别经一些质址好、销路畅的窑口,不仅规模大、产量巨,而且因为竞相仿烧,形成了横贯东西、遍布南北的庞大窑系。由于窑口分布的地域广阔,器物胎、釉的材料來源不同、化学组成成分有别,加之各地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的差异,陶瓷器的造型、纹饰、制作工艺在当时就有一定区别:随若时间的推移

8、、社会的变更、人员的变化、工艺技术的改进,器物特征的变化也就会更大。所以,必须承认,任何人都不可能见到同一窑口所有器物,更不可能对它们进行深入地研究,把它们的各种转征烂熟于心。也就是说.包括专家在内的所有古陶溢鉴定者,对某一古帑口产品所积累的经验还是不全面的、甚至是相当有限的。还有,古代工匠在生产陶瓷湍的整个过程中,从原料的采集、粉碎,到淘洗、练泥、拉坯成型、干燥以及施釉、装饰、彩绘、装烧等,都是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