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写作指导

ID:45614595

大小:47.2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5

话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写作指导_第1页
话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写作指导_第2页
话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写作指导_第3页
话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写作指导_第4页
话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写作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话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写作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话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写作指导一、作文背景: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多年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就在一个晚上把它解出来。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不知者无畏。请以“不知者无畏”为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背景由三个材料构成,第一个材料是说高斯在不知道那道数学题是两千年来无人能解的数学悬案的情况之下,竟然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它解出来了。那么假设一下,如果他知道这道题的背景,他能这么快又这么顺利的做出

2、来吗?那这个材料暗示的意思是,对(命题难度)的无知,才使得他(没有任何压力与负担),在不知中完成了这道数学题。由这一个案可以说明的道理是:(办事干活若是在不知其困难有多大的情况下进行,我们往往会无所顾忌,放手一搏,无所也可以延展到对实情、权威、权力、知识、常识、能力、水平、管理、技术、地域状况、事物特性等有关无知的问题上来。畏惧,创奇迹。)另外,这个材料我们第二则材料是美国的盲人作者海伦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因为看不见这个世界,她无知这个世界,所以她想象这个世界都是美丽的。如果把海伦的话作一个反向的理解,那就是说因为我们能够看见,我们有知,所以我们不

3、会只描绘这个世界的美丽,因为在我们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并不像海伦想得那样(单纯),它有阴暗,有阴险,有不公针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延伸,一个人如果把眼前的障碍、困难、挫折等估计得不足,即不知,他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勇气去面对当前的这些障碍、困难、挫折。正因为这些人的不知,才能使出勇气去面对自己并不知晓的领域,他们果敢,勇猛,不胆怯,不退缩,在未知领域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以上两则材料所产生的结果是正面的,说明命题人对它的态度是肯定的。这个命题的重点是肯定“不知者无畏”的精神,强调不知者正是由于不知道,而没有心理负担,不会产生畏难的心理,最终获取成

4、功。那么这就意味着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与命题人的态度保持一致。不能写不知者无畏所产生的恶果,比如有的同学写不知道吸毒的危害,所以染上了毒瘾。有的人在食品里添加三聚氢氨,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就属于此类错误。第三段话的意图主要是对上述材料的中心作的一个说明,并引出命题。在审题的时候,不仅要审出题目蕴含的意思,还要学会比较,以使自己的审视更加准确。比如把“不知”与“无知”放在一起,看看一样不一样,虽然“不”与“无”在有的情况之下意思是相同的,但它们也有自己表意的特殊性,不能完全把“不知”等同于“无知”,虽然“无”有“不”的意思,但它与“无知”组合却表示的是幼稚,认识肤

5、浅。而“不知”却没有这层意义。另外,“知”即知道,也有了解、懂得之义。以上是我们对命题材料以及命题意思的分析,要写好作文,还需作进一步的比较。比如把不知者无畏与“有知者有畏”、“有知者无畏”(比如方舟子、孙中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狼桃的人)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语义是不同的,或条件发生了变化,或结果发生了变化。如果依照改动了的意思去行文,那是不符合题意,或者说是部分不符合题意的。原命题中,无畏是无知的结果,无知是无畏产生的条件,随意改动条件与结果的作法都是错误的。从“不知者无畏”的构词方式来讲,属于条件关系,即只有不知,才能无畏,或因果关系,因为不知,

6、所以无畏。“不知”与“无畏”是两个动词,那么这两词动词的宾语或状语分别是什么呢?可以这样讲,不知道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存在,才能不惧权威;或者因为不知道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才不畏惧权威。依次类推。三、存在问题1•判断作文中心立意时错误,将“不知者无畏”理解为不懂做事原理而去蛮干,结果遭到失败,这类立意有违材料设定的构想,即背离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不知违反交通的厉害关系,所以撞车;不知吸毒的危害,所以吸毒;小偷不知偷窃的后果,所以偷东西。2・不理解“不知者”的意思,把“不知”理解成了“无知”,没有知识,不懂道理。3.作文中心侧重在“无畏”上强调人只要有无畏的勇气,就

7、将克服一切困难,这类立意忽视了导致无畏的原因“不知者”。只审出了命题的一半,另一半则置之不理。这类作文最多只能得30分。比如说,贝多芬失聪,成就了他后半生的音乐。可是他的“不知”在哪儿呢?4.本次作文最大问题是套作现象,即在文章中虽明确中心并举例论证,但这些“论据”只是讲述了某个人物或故事,内容与文章中心不能紧密联系,事例与议论牵强附会,甚至根本无法与论点挂钩。如:事例+正因为某某是“不知者”,所以才成就了他的辉煌。这是因为不懂得“不知者”的意思,才成了简单的套式化论述。比如,(1)贝多芬失聪不知音乐。(2)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山田本一把比赛路途分成一小段一小段

8、,他不知前面的路有多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