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ID:45624307

大小:50.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5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五)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答案 A解析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这是教权高于王权的表现。故本题选A。2.(2017·临沂高二检测)马丁·路德说:“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

2、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其主要目的在于(  )A.主张司法实行政教分离B.主张建立民族教会C.主张废除宗教信仰D.主张实行民主政治答案 A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罗马判决”指的是教会判决,“世俗当局处理”指的是政府处理,所以“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教会和政府应该分离即实行“政教分离”,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而非其他的选项。3.(2016·厦门高二期末)1555年,德意志贵族们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不能接受者只有

3、迁居他国。这意味着德意志地区(  )A.路德教合法化B.宗教迫害不复存在C.天主教销声匿迹D.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答案 A解析 马丁·路德在1517年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开始宗教改革,材料中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的签署,由诸侯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不能接受者唯有离开,确认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故A项正确。4.(2017·西安高二检测)有历史学家认为:“路德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一个革命家。”路德最终成为“革命家”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改良教会B.路德挑战教皇,建立新教C.路德领导了德

4、国农民战争D.路德改革促使民族国家出现答案 B解析 马丁·路德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新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因此选B。5.(2016·德州高二期末)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一主张(  )A.强调了天主教会的作用B.否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C.批判了因信称义学说D.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答案 D解析 材料信息“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强调神的作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故A项错误;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从

5、神学角度论证了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故B项错误;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故C项错误;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故D项正确。6.之所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宗教神学异端的斗争形式B.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参与C.把斗争矛头指向教皇和教会D.只是在个别的国家发生答案 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之所以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是因为它采取了宗教神学异端的斗争形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二、非选择题(

6、共4小题,第7题21分,第8题25分,第9题15分,第10题15分,共76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

7、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3分)(2)材料一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9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9分)答案 (1)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2)

8、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赦免。天主教则主张靠教皇和圣礼等繁琐的宗教仪式才能升入天堂,即“因行称义”。(3)德意志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后,于1555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解析 第(1)问,从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方面作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