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倒数第9天

(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倒数第9天

ID:45646611

大小:2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5

(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倒数第9天_第1页
(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倒数第9天_第2页
(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倒数第9天_第3页
(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倒数第9天_第4页
(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倒数第9天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前三个月)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倒数第9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倒数第9天地球的运动考点一地球的自转基础回扣[来源:学科网ZXXK]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的夹角。(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3)周期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是真正的周期。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4)线速度——赤道最大,越往两极越小,极点为0。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3.光照图(1)赤道上的地点在一年中的任何日期都

2、是6时日出,18时日落。(2)“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0时经线是地球上日期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同时日界线是人为的“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大致与180°经线相一致。[来源:Z.xx.k.Com](3)晨昏圈与出现极昼纬线圈的切点:该切点所在经线刚好平分夜半球,所以时间为0时(或24时)。(4)晨昏圈与出现极夜纬线圈的切点:该切点所在经线刚好平分昼半球,所以时间为12时。判断正误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地都相等,均为15°/小时。(×)提示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均为15°/小时。2.在地球表面进行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左右判定是顺着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来确

3、定的。(√)3.北半球的河流都是右岸侵蚀厉害。(×)提示在平直河道是北半球右岸侵蚀厉害,但在河流拐弯处则遵循“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则。4.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走,越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越过180°(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5.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ψ)与太阳直线点纬度(θ)之间的角度关系是互余的。(√)5/5[来源:学#科#网]6.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根据零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提示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根据零时

4、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考前押题读下图(图中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1~3题。1.关于①点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东半球B.地转偏向力全球最大C.自转线速度为零D.太阳高度为0°2.此时,北京时间为(  )[来源:学科网ZXXK]A.16时B.次日8时C.20时D.12时3.若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正值返青时节,三个月后①、②、③三点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①>②B.①>②>③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1.D2.B3.C[来源:Z+xx+k.Com]解析第1题

5、,从图中看到①点位于赤道,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①点同时也在昏线上,所以此时太阳高度为0°。第2题,根据图中经线分布和180度经线的位置可知,每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度,地方时相差2小时,①点位于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上,地方时为18时,经度为西经90度,由此可求得北京时间。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时节为春季,根据图中昏线与经线重合可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所以此时为春分,三个月后为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全球从北向南白昼越来越短。考点二地球的公转基础回扣5/5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所处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近日点附近

6、公转速度快,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3)周期: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是真正的周期。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4)速度:平均角速度——1°/日,平均线速度——30千米/秒。2.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来源:Zxxk.Com]某日太阳直射某纬线,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

7、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3.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3)计算方法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方法: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4.日出、日落方位(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