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 岳麓版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 岳麓版

ID:45665874

大小:1.54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16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 岳麓版_第1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 岳麓版_第2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 岳麓版_第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 岳麓版_第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 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学案 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1.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土地制度(均田制)。(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发展。(4)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2.思想:(1)道教、佛教冲击儒学。(2)唐代的“三教合一”。3.科技文化:(1)唐代火药的应用。(2)南北朝农书——《齐民要术》。(3)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主干梳理]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2)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

2、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2)过程朝代表现特征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像建康一样的大城市江南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3)意义: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3.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2)隋唐4.商业(2)城市的繁荣(3)商业都会(4)“重农抑商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2.科技(1)印刷术(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3)农学: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4)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5)天文学: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

4、同创制了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3.文化(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①背景(4)梨园春秋: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巧学妙思][图证历史]曲辕犁★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和成熟,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图证历史]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布局★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易错易误]

5、牛耕不是中国传统步犁定型的标志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定型的事件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图解历史]唐代“三教合一”图★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出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归纳总结]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复兴自己,最终发展为“三教合一”。(

6、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知识拓展]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1.史实概念——士族庄园经济魏晋时期“士族”势力盛行,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

7、。士族庄园占有大量土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它是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2.史实概念——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史论观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

8、最早的经济中心,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在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4.历史现象——三武灭佛“三武灭佛”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的合称。这一现象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三武灭佛”一方面是佛教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主题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