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

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

ID:45681555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6

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_第1页
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_第2页
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_第3页
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_第4页
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大学生从众心理摘要: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在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也很普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充满热情,勇于创新,常常以标新立异的装束和独特的言谈举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导致行动上随波逐流,思想上迷失自我。本组随机调查了100名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在校学生。关键词:大学生从众行

2、为从众心理前言: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本组使用自编量表调查大学生从众行为的总体状况,量表内容包括大学生四种主要从众行为的比例和表现形式。结果显示,这四种主要从众行为包括: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上网从众。从分布的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消费从众的比率最高占67.5%;其次是学习从众,占51.8%;最后是恋爱从众和上网从众,分别占24.6%和18.2%。一.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学习从众。新生入学后都在探索大学环

3、境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实力相当并且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在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消费从众。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刚刚脱离高中苦海的大一新生来说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有些大学生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

4、通讯设备;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绝对数不小,而且对他人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恋爱从众。大学时一个恋爱的季节,成双入对的男女们形影不离。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大学校园内也不乏舍友或者同学怂恿某人追求某人的现象,尤其是在宿舍熄灯之后的卧聊,舍友之间交流各自心得,未恋爱的羡慕恋爱的,恋爱的鼓动未恋爱的,如此相互地“激励”便会出现恋爱从众现象。上网从众。大学生活空暇比较多,

5、课余时间多数用来上网,沉迷于网络,迷恋网络游戏和网络色情。宿舍同学之间相互怂恿,结伴长时间网上游戏,花费大量财力和精力,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些原本不喜欢网络游戏的学生在其他人的怂恿之下也走上网游的道路,为的只是能和大家玩在一起。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首先是主观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需要的强弱其先后出现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低级需要,是一种匮乏性需要,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产生了高级需要。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

6、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在青少年中往往就是由于“相似”而成为朋友,而这里的“相似”可以是年龄、家庭的相似,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其次是客观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少年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社会文化的影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的精神文化等构成。潇洒是社会主体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体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表征。但是不少人对于潇洒的理解就是穿着名牌,拿着手机,出手阔绰,没

7、有理解潇洒的深层含义。于是一种“潇洒”的风气和现象很快渗透在空气中,然后青少年也就接受了这种熏陶,接受并模仿着这种“潇洒”的行为。(二)社会流行的影响。社会流行是在社会上传播一时的事物,它能在短期内爆发、扩展、蔓延、也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它最容易被青年人接受。一方面,消费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是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现和从众是流行的心理基础。确实,社会流行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消息,当人们都去追随它时就会形成一种群体压力。三、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利与弊从众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8、从众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一个社会需要共同语言、共同的价值与道德观、共同的行为方式,作为担有预期社会化责任的大学校园更是如此。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如果不能在很多方面与班级体里同学保持一致,那他就会被群体视作异类。反之为了融入到群体中去,采取从众行为便可以减少心理冲突,获取心理上的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