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提升学案岳麓版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提升学案岳麓版

ID:45682520

大小:117.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6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提升学案岳麓版_第1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提升学案岳麓版_第2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提升学案岳麓版_第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提升学案岳麓版_第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提升学案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提升学案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提升(七)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文明(2017·全国Ⅲ,41)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政治变化5年3考1.从模块内容看,思想部分是考查的重点,政治、经济考查逐渐增多,综合性考查加强。政治主要从近代化角度考查重要历史现象的影响;经济主要考查经济结构的变动;思想主要考查中西思想观念的碰撞与交融。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主要是从通史角度选定主题考查。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变迁及演变趋势。(2016·全国Ⅱ,40)近代海外移民及华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2013·全

2、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文明(2017·全国Ⅱ,29)从思想角度考查近代习俗的变化5年3考(2016·全国Ⅲ,41)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开商埠与经济结构变动(2014·全国Ⅱ,28)从思想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的服饰变革思想文明(2017·全国Ⅲ,41)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思想变化5年7考(2016·全国Ⅲ,28)梁启超与“诗界革命”(2016·全国Ⅲ,29)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之争(2016·全国Ⅰ,40)康有为、严复有关人口问题的主张及评价(2015·全国Ⅱ,29)康有为的思想主张(2015·全国Ⅱ,29)近代维新派

3、对儒学的认识(2013·全国Ⅱ,40)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西学的态度主题一 近代前期从“师夷长技”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主题综述】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1)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2)中日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清朝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

4、化运动的主流。【对点训练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认为民众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B.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C.强调民众有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D.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解析 材料中“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说明陈独秀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特别是民众的民主意识,故选D项。答案 D主题二 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不朽丰碑——辛亥革命的先驱们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理念【

5、主题综述】近代前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奠定了基础。【对点训练2】(2018·山东菏泽模拟)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

6、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解析 据材料“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不难看出,这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的向往与追求,故选D项。答案 D主题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转型反映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通史整合】(1)从政治折射点看: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与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

7、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准备了条件。(2)从经济折射点看:中日甲午战争后,伴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影响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巨大。(3)从思想折射点看: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推动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等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特别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兴起,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8、。【对点训练3】(2017·广东梅州质检)根据现有资料发现,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最早出现“四大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