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春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ID:45683994

大小:96.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6

春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春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春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春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春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18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见过南宋北派山水画家夏圭画的一个手①卷(juàn)《巴船下峡图》,画的虽是木船,却大得很,船舱是两层楼,②篙(gāo)工③舵(tuò)师有十几个。那长篙短篙拄在④礁(

2、jiāo)石上,巨浪狂扑,船⑤舷(xuán)⑥攲(qí)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④D.④⑤⑥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璘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B.他很想即可锹住他,拗断他的竹筷,放下他的辫子,并且批他几个嘴巴。C.它们在花丛中忽上忽下,忽东忽西,拂红穿绿,翩翩起舞,为大自然的春光平添许多景色。D.在这赤身露体,经受着日晒露淋、风吹雨打的形像面前,又怎能不百感交集、怆然而涕下?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⑴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  、一个风

3、格,互不和谐。⑵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____ ,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⑶秋蝉的衰弱的 ,更是北国的特产。⑷母亲早就看出我  中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闯劲”。A.样式 气魄 惨声 性格    B.样式 气概 残声 性格C.形式 气概 惨声 性情    D.形式 气魄 残声 性情语文模拟试题第11页共11页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B.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C.我们沉溺于纷繁的数字之中,真实却悄悄离去——纷繁的

4、数字能够还原出一个有声有色的日子吗?D.“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做事存私心,便不免假公济私,贪污苟且,败坏自己的人格,也败坏社会的利益。B.节日期间,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C.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D.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感

5、悟能力和创新精神。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C.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史铁生和王蒙都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荀子和庄子都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成长》;培根是法国哲学家和文学家。C.“社稷”指国家。社,谷神。稷,土神。“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D.“宗庙”是古代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轩辕”指黄帝,是传说中我国古代

6、的君王。8.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语文模拟试题第11页共11页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

7、留下来。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二、(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