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

ID:45684551

大小:231.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6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训练(二)一、选择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解析] 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答案] C2.到汉武帝时,道家“无为”思想被新儒学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比黄老之学地位高C.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方社会大伤元气D.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家面临巩固统一等

2、问题。这时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答案选A。[答案] A3.“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李斯 秦始皇B.萧何 汉高祖C.董仲舒 汉武帝D.魏征 唐太宗[解析] “太学”“养天下之士”反映的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天下之士。[答案] C4.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解析]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

3、”“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皇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D正确。[答案] D5.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思想神化了皇权,将皇权与天联系在一起。A、C、D三项都与天有关,而B项则体现了

4、以血缘为基础的继承关系。[答案] B6.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上天赋予人以本性,具有善良的本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教化人为善,这就是上天的本意”,董仲舒是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为君权寻找一个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选择C符合题意。[答案] C7.“三纲五常”作为儒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进一步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下列表述不属于“三

5、纲”的是(  )A.“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嫁鸡随鸡,嫁狗随狗”D.“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解析] 本题实质上考查“三纲”“五常”的内容,A、B、C三项分别属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内容;D项属于五常中的“义”。[答案] D8.《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解析] 这个故事是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

6、性善良的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故事就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答案] B9.下面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唯一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汉代教官主要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家思想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 题干主要说明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在汉代,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但绝非中国文化的唯一思想,故①错误,②③④符合题意。[答案] B10.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

7、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③④[解析] ①错误,先秦儒学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②正确,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由“民本”发展到“君本”;③正确,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强调维护君主的统治;④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