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

ID:45699639

大小:2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6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考点题号错题统计群落及其物种组成4、5、12、15群落的结构1、10、11群落的演替2、3、6、78、9、13、14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解析:选D 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历程更长,速度更慢;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多样性升高,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不显著。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

2、间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关系最符合的是(  )解析:选D 题图中,生物乙的种群数量随着生物甲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且生物乙捕食生物甲。各选项中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中甲、乙两生物之间为竞争关系,D表示捕食关系。5.下列有关生物调查方法的选择,错误的是(  )A.取样器取样法可用于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调查棉花植株上棉蚜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D.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一片菜地中跳蝻的密度解析:选D 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昆虫卵及活动能力较

3、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如棉蚜、跳蝻等;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有较强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的取样,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6.(xx·大同质检)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解析:选D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除了红树外,还包括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是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的,只是一个种群。7.(xx·海口模拟)硅藻是单细胞藻类,硅酸盐是

4、硅藻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硅藻A、硅藻S混合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B.如果去除硅藻A,硅藻S将呈“J”型增长C.硅藻A的竞争能力强于硅藻SD.实验开始的前几天两种硅藻的密度都上升,所以没有产生竞争关系解析:选A 硅藻是单细胞藻类,调查其数量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A正确;硅藻A与硅藻S为竞争关系,去除任何一方,对另一方都有利,但在食物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硅藻的数量不可能呈“J”型增长,B错误;题图中培养后期硅藻A的数量急剧下降,硅藻S的数量变化不大,故硅藻S的竞争能力强于硅藻A,C错误;

5、实验开始的前几天,由于空间和食物比较充足,两种硅藻之间的竞争较弱,D错误。8.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A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自我调节能力强弱D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解析:选C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9.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

6、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解析:选B 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10.(xx·南京模拟)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

7、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解析:选B 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数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正确。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