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

ID:45706351

大小:2.0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16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_第1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_第2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_第3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_第4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的观点理性思维通过分析种间关系的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群落演替的特征,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科学探究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掌握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社会责任通过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重难深化类]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

2、群落的演替等。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指标。(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4.群落的空间结构[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T4B)(2)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2014·海南卷,T19D)(3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14·江苏卷,T5D)(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6)“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连线主要种间关系的特点及实例3.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空间结构的问题(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2)根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4、、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3)A图所示的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运用曲线图、模式图区分四种种间关系[典型图示][问题设计]图1为四种种间关系的数量关系曲线图,图2为营养关系模式图。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1)在图1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属于竞争关系的是①④,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均填图1中序号)(2)若甲: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乙:大、小草履虫;丙:兔与狐;丁:细菌和噬菌体。则甲~丁对应图2中哪种能量关系图。(均填图2中序号)甲:;乙:;丙:;丁:。[对点落实]1.如

5、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解析:选B 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甲的数量先增加达最大值,然后乙随之增加,随着乙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在减少,推测甲为被捕食者兔子,乙为捕食者狼;K值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6、,从图上分析,兔子的K值应该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第3年时兔子的数量在下降,因此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2.(2019·德州检测)图1所示为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图1中①~④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竞争B.图1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解析:选B 根据图1中几种生物间关

7、系的模式图可判断①、③、④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竞争,②表示的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图1的③中A与B是捕食关系,当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类题通法]三种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技巧(1)互利共生曲线: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如2题图甲)。(2)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2题图乙)。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

8、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