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增分策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案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增分策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案

ID:45707010

大小:662.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6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增分策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案_第1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增分策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案_第2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增分策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案_第3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增分策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案_第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增分策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增分策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区分物质跨膜运输的5个曲线图(1)图1至图5分别表示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主动运输。(2)图2、图4和图5中P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或供能不足、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或供能不足。(3)若在图5坐标系中绘出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过程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2.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方法(1)若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则一定是主动运输;反之,则不能判断。(2)抓住关键点,区分“跨膜运输”与“胞吞和胞吐”:①跨膜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动力来自物质浓度差

2、或ATP供能,其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②胞吞和胞吐是借助膜的融合完成,其动力来自ATP供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3)氧气浓度是通过影响细胞有氧呼吸速率来影响物质运输中的能量供应,但氧气浓度为零时,无氧呼吸也能为其提供能量;而温度是通过影响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4)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小分子进出细胞核一般为跨膜运输(也可通过核孔),都具有选择性。3.质壁分离与复原的4点提醒(1)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是双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在植物细胞失水达到平衡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而吸水达到

3、平衡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条件:①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3)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4)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的实验设计思路题组一 物质出入方式的辨析1.(2018·淮安、宿迁期中联考)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都是主动运输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4、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答案 A解析 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为主动运输,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由题图可知,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并且需要消耗ATP,为主动运输,B正确;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相同,它们是相伴随进行的,C正确;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为协助扩散,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载体,不消耗能

5、量,应为协助扩散,D正确。2.图甲表示在不同分类依据下,物质进出细胞的五种运输方式(D~H)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与被运输物质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选项图甲中A与B的分类依据推导的结论A是否需要载体蛋白F一定符合图乙曲线B是否需要载体蛋白D、E符合图乙曲线C是否消耗ATPF一定符合图乙曲线D是否穿过细胞膜G可能符合图乙曲线答案 BCD解析 据图可知,图乙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若根据是否需要载体,则图甲中F应该为自由扩散,D和E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A错误,B正确;若根据是否需要消耗ATP,则F一定是主动运输,C正确;若根据是否穿过细胞膜,G可能是被动运输中

6、的协助扩散,D正确。思维延伸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膜结构,则:(1)若此为神经元细胞膜,则在兴奋状态时,Na+可通过c过程进入细胞内( √ )(2)若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中Ⅰ侧,其中分布的液体为组织液( √ )(3)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膜,则抗利尿激素分泌时共穿过0层磷脂分子( √ )(4)若该图表示肌细胞膜,则b和d过程运输的气体可分别是O2和CO2( √ )题组二 细胞吸收水分和离子过程的辨析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

7、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答案 C解析 A项,由图示可知,生物膜和人工膜对甘油、CO2、O2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的,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项,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这些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膜对K+、Na+、Cl-的通透性相同,说明人工膜对离子吸收无选择性,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于人工膜的通透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