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

ID:45709094

大小:421.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6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1页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2页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3页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4页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用版 )2020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政治认同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关系。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法治意识通过对文化与政治关系的学习,理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考生对培养法治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公共参与通过对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社会作用的学习,深刻领会文化的实质,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考生积极参与到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来复习集成块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基础自修快通关]1.文化的内涵和外延(1)内涵

2、: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外延: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1]角度特点理解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自然界的山水。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个体的关系来看是一种文化素养①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

3、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从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来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1]巧记:文化三个特点的辨别方法特点侧重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是非自然的文化是一种素养侧重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针对的是文化的存在和传播3.文化的形式(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2)从动态角

4、度看,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4.文化的实质和社会作用[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2]注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本身不是物质力量,但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指导人们改造世界。[3]拓展: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

5、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材料信息“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等,反映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正确;③④说法正确,

6、但与题意不符。2.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①说法错误,精神文化能否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主要看它是否正确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而不是看它是否古老,故排除;从悬

7、棺岩画可以看到各种实践活动的场景,说明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依赖一定的社会实践,故②正确;③说法错误,文化的价值要因时而变;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悬棺文化的魅力是通过悬棺岩画展现出来的,故④正确。3.“石墙黛瓦、又见炊烟”,是千年古村落的历史韵味,更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乡愁寄托。广义上讲,乡愁是从自身非居住地和非经历的事物中获得的一种文化感受、文化启迪或文化认同感,是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精神情感。由此可见,乡愁(  )①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活动 ②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③根源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④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

8、.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由乡愁的含义可知,乡愁属于文化,乡愁是一种文化感受,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④正确,②错误;③说法错误,文化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人们的主观需要,排除。4.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拜月习俗到唐代,中秋节正式形成,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中华民族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文化,“团圆”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