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

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

ID:45761832

大小:190.56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11-17

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_第1页
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_第2页
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_第3页
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_第4页
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北京大学袁成达教授二零一三年四月第一章生态城镇经济发展概述第二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概述2.1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2.2促进生态城镇建设工程发展的政策措施2.3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经济模式第三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定位3.1战略定位3.2总体定位3.3原则定位3.4功能定位3.5价值定位3.6产业定位3.7业务定位3.8合作定位第四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发展模式4.1产品高端化模式4.2产业集群化模式4.3管理工业化模式4.4实施生态化模式4.5创意人文化模式第五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实施方针第六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九大平台6・1政策平台:

2、中国生态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6.2资本平台:中国生态城乡建设产业基金6.3运管平台:中国生态城乡建设控股有限公司6・4信息平台:中国生态城乡网6.5传播平台:人民网一生态城乡频道6・6学术平台:北京大学生态城乡研究课题组6.7专家平台:全国县域经济专家委员会6・8项目平台:绿谷项目库6.9联销平台:联销网站第七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项冃构成及内容7.1三“点”六“面”构成7.2生态新城镇7.3生态新农民7.4生态新农业第八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机构成员第九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组织机构示意图第十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九大体系10.1“四荒”治理10.2生态三农10.3生

3、物制取10.4老年安养、生命康疗10.5清洁能源10.6文化教育10.7生态旅游10.8绿色材料10.9环保建筑第十一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项目集成第十二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品牌建设12.1科学晶牌12.2业品牌12.3企业品牌12.4社会品牌第十三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发展战略13.1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总体发展战略13.2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区域发展战略第十四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资本渠道第十五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互惠合作15.1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合作流程15.2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合作方式15.3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15.4生态城镇建设工程实施的社会影响第

4、十六章环境保护及安全对策16.1环境保护对策16.2安全保护对策第十七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项目单位第十八章结束语中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中国生态城镇经济发展模式第一章生态城镇经济发展概述进入21世纪,许多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遇到了“瓶颈问题”。于是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讨论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趋势。在此,笔者将城镇经济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定义为“生态城镇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别于西方国家早期提岀的“符号经济”。是建立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城镇经济发展模式是将整体经

5、济分视为一个大符号元素并划分成若干个符号分子,也可称为单位经济。再将符号分子继续向下延生产生若干个符号微分子,或可称为元素经济。最终使这些符号微分子推动符号分子之后形成大符号经济效应。在化学中称为“引爆核反应堆”现象。生态城镇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城镇化发展的模型中。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称为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GDP中对外贸易依存X外需部分历年递减。GDP二C+I+G+X其中:C代表个人支出,I表示企业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则称为净出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需。如果设定GDP年8%的为增长条件,那就需要扩大

6、内需C+I+G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I(企业)与G(政府)则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企业必须加大投资,政府也要扩张发展,缩减地域间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各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的地区开始了经济综合体的打造与建设。也就是所谓的传统城市、旅游、农业综合体的建设。但这样的规划建设并没有形成系统,各个综合体之间也没有很强的关联性形成规模遥相呼应,从而,许多新落成的综合体也没有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而生态城镇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可以解决现有综合体建设中的问题。从宏观的战略层面上看,生态城镇经济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将生态理念、无限创意融入到生态城镇经济规划建

7、设中,拉动整个产业升级与转型,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化。从微观的可行性角度出发,主旨全面打造生态城镇经济,将生态城镇经济视为一个符号经济并划分成若干个单位经济元素的概念。也就是说,生态城镇经济将融入生态都市、生态商业、生态消费、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养老养生等分子符号。生态农业中又划分为高效农业、科技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等微分子符号。在这些单个的分子之间寻找到衔接点形成规模,将生态农业融入到生态城镇建设屮。真正形成“农村包围城市,城市函盖农村”的城乡新格局,是城乡一体化的最佳答案,也是解决新型城镇化与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第二

8、章生态城镇建设工程概述生态城镇建设工程,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研究中心常务主任袁成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