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升值遏通胀:现实策略的两难选择

以升值遏通胀:现实策略的两难选择

ID:45797828

大小:187.2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17

以升值遏通胀:现实策略的两难选择_第1页
以升值遏通胀:现实策略的两难选择_第2页
以升值遏通胀:现实策略的两难选择_第3页
以升值遏通胀:现实策略的两难选择_第4页
以升值遏通胀:现实策略的两难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升值遏通胀:现实策略的两难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升值遏通胀:现实策略的两难选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张成思摘要:是否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遏制通货膨胀,成为当前中国现实政策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1998-2008年期间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传导过程和显著驱动因素,并基于通胀动态模型机制的实证分析明确阐明:人民币加速升值并不是抑制国内通胀的有效策略。在短期内,人民币加速升值加剧流动性过剩并推动市场的通胀预期,造成国内通胀进一步高企。从长期看,如果人民币大幅快速升值,贸易萎缩和资本流出的通缩效应将占主导地位,到那时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将会凸显。本文指出,在从紧货币政策与稳健财政政策搭配基础上,增加人民币

2、汇率变化的不可预测性,特别要做到合理引导市场通胀预期与提高经济体制灵活性并重,是有效调控当前通货膨胀的关键。—、引言当前,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国家管理层以及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似乎是中国而临的两难问题。随着国内物价从2007年初开始不断上涨,以屈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计算的通货膨胀在2008年初越过了8%的10年来历史高位,社会各界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问题方血。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以人民币升值遏制通货膨胀的呼声越来越高,例如,哈继铭(2007)提出,人民币加速升值是对抗中国通胀“最有效”

3、的方式。Liang和Qiao(2007)在其研究报告中更是声称,人民币大幅快速升值是解决中国通货膨胀的“唯一”出路,否则中国必须接受高通货膨胀。这些研究都认为,如果人民币不升值,中国出口就会继续增速、投资持续增长进而导致真实经济产出大大超过潜在经济产出,人们消费需求会随Z高涨,从而就一定会帯来更高的通胀。从实质上看,这种观点抛出了西方盛行己久的投资存储(TS)模型与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组合Z后形成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但是,这些分析的客观性和学术性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即使暂不深究屮国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与西方理论可能存在的巨大差异,单就升值会改变中国贸易顺差这个角度看,这

4、种观点与国内外学界的严谨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最近的一项研究(MacKinnon,2007)表明,人民币加速升值并不能改变中国贸易顺差现状,中国贸易盈余与居民消费及储薔习惯有关。但遗憾的是,麦金农并没有明确指岀,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真正解决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经济学者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学者,有责任对“以升值遏通胀”的观点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动态传导机制和真正驱动因索进行深入严谨的研究,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国内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为国家解

5、决新时期遇到的新的经济问题提供冇所裨益的政策建议和切实可行的经济措施,履行经济研究工作者的应尽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对通胀与升值问题的研究,也是考验经济学者是否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的关键。然而,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关系的问题,系统、科学的深入研究仍然比较缺乏。贝多广和朱晓莉(2007)是敲近关于升值与通胀问题的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文献,作者较为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対通货膨胀的潜在影响。但该研究认为,人民币対外升值会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膨胀,而不是体现在传统意义的CPI上涨。从这个角度看,此观点与Li和He(200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6、都认为人民币升值会促成流动性过剩,进而推高资产价格,但并未显著影响CPT通胀率变化。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无关?抑或进一步加快升值步伐可以将紧缩效应传导到通货膨胀?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对通胀动态传导过程及其动因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从而为当前中国现实策略面临的两难选择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有鉴于此,本文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传导过程和可能的通胀驱动因素分析入手,运用1998-2008年的季度数据建立动态计量模型,并充分考虑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可能带來的内生性结构变化影响,对通货膨胀的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地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口199

7、8年至2008年这10年间,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国内通胀不存在显著传导效应,而流动性过剩才是屈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显著驱动因索。我们发现,从1998年至今,传统的流动性过剩指标(如马歇尔K指标,即M2对名义GDP比率)对CPT通胀率呈现正向显著影响,并且总是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这种关系在2005年汇改以后同样具有稳健性。因此,人民币升值并不能真正从实质上遏制屮国的通货膨胀,反而促使市场坚定做多人民币的意愿,造成短期逐利资本快速涌入。本文认为,由于人民币加速升值会促进流动性进一步过剩,从而影响市场对未來物价稳定的信心,造成通胀预期高企,因此以升值遏通胀的观点不宜推

8、广,加速升值的策略更需谨慎施行。木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