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

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

ID:45799901

大小:1.42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17

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_第1页
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_第2页
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_第3页
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_第4页
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中国历史上期末总复习七年级人教版1、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2、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主要农作物3、炎帝、黄帝、尧、舜的传说4、夏朝的建立时间及建立者、王位世袭制的出现5、商、西周的建立者6、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7、战国七雄及形势图8、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司母戊鼎图15、东汉的《九章算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16、华佗、张仲景所处朝代及主要医学成就12、都江堰、长城及图考试标准13、汉字的演变10、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孔子像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14、《史记》作者和体例七年级人教版商鞅变法背景时间内容作用前356年,商鞅

2、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出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封建统治,在各国掀起变法1、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①磨光和钻孔技术②烧制陶器③人工取火④用耒耜耕地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各项中,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

3、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制造黑陶④用麻纺线、织布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4、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实质是()A.传位给儿子启B.公有制取代私有制C.封建制取代奴隶制D.私有制取代公有制BDCD5、以下关于夏商西周的历史,不符合史实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汤起兵反夏,建立商朝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6、下列有关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牧

4、业已相当发达B.除青铜铸造业外,陶瓷业也很发达C.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D.出现铁农具并广泛使用7、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主要原因是()①任用管仲进行改革②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③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④周王室力量衰微,威信扫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BAD8、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9、以下古代遗址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A.都江堰B.秦始皇陵兵马俑C.故宫D.北京人遗址10、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

5、国的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1、下列思想中,属于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是()A.实行仁政,民贵君轻B.为政以德C.温故知新D.因材施教AABB二.识图题(3)图中显示哪一战役对后来的政治局面影响最大?其交战双方各是哪国?(3分)(4)战国出现一位世界级的文化伟人是谁?代表作是什么?其最宝贵的品德是什么?(3分)(5)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一种什么局面?当时的思想家对哪大社会热点极为关注?(3分)(1)战国时期修建了哪两大标志性工程?对比两大工程的修建都有贡献的诸侯国是哪个?(3分)(2)该时期各国政治动

6、向最大共同点是什么?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3分)析图题(15分)1.学会说话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2.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3.大汶口原始居民开始出现贫富分化。()4.原始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5.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称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6.从黄帝开始,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是按“禅让制”的办法进行。()7.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8.夏商西周文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文明的灿烂时期。()9.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

7、0.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战国时期鲁国人。()××√××√×××√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而武王之王也,不循古而兴。商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篇》材料二:“……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哪位历史人物的言论?(2分)(2)材料一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其所处的时代有何特点?(4分)(3)材料二体现了他的什么措施?他还有哪些重大举措?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