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

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

ID:45848509

大小:209.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1-18

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_第1页
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_第2页
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_第3页
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_第4页
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税制所得税会计1主要内容所得税会计概述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一、所得税会计概述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4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的差异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5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

2、会计制度与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而且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6①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收益。②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③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除。④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除。7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

3、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是在以后一个会计期间或若干个会计期间内能够转回。8①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是按照税法规定,需要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②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是按照税法规定,需要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③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税法规定需要待以后期间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④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

4、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9二、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所依据的观点认为:所得税是企业的收益的分配。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依据的观点认为:所得税可视为其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耗费,是企业的一项费用支出。10(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企业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特点:本期所得税费用是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11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

5、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额)×所得税税率核算:只需设置“所得税费用”账户即可。在进行所得税的核算时,计入本期所得税费用的是按照现行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计算出来的税额。12【例】某企业当年实际发放的业务招待费15万元。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本年折旧额为5万元,按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本年的折旧额为6.5万元。该企业当年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13企业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本期所得税费用:(1)税前会计利润200000加:永久性差异60000减:时间性差

6、异15000应税所得245000所得税税率25%本期应交所得税61250本期所得税费用6125014(2)确认所得税费用时借:所得税费用612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1250(3)实际上缴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1250贷:银行存款6125015(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将本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递延或分配到以后各期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暂时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所得税费用的方法。递延法、债务法16采用递延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

7、用包括:①本期应交所得税②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17税前会计利润200000加:永久性差异60000减:时间性差异15000应税所得245000所得税税率25%本期应交所得税61250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5000×25%)3750本期所得税费用(61250+3750)6500018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65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1250递延税款375019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体现“收入/费用观”,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

8、“资产/负债观”,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企业期末资产和负债的影响。20《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采用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