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同步练习

ID:45861133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8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同步练习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同步练习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同步练习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同步练习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同步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同步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4)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B、C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D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答案:D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

2、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观高崖”“临深渊”“观巨海”都是实践活动,三个“知”属于认识,材料说明没有这些实践活动,就不会产生那些认识,故选B项。A项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我们获得认识的途径,二者都很重要。C项错误,感性认识不一定真实可靠。D项不符合题干含义。答案:B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

3、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③说法片面,④与题意不符。答案:A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解析:塑料袋的污染问题是实践中的问题,是实践给人们提出的新课题,促使人

4、们去解决。答案:C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反复性解析: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使认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选B。答案:B6.“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这说明(  )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解析:“经历”说的是实践,“本领”相当于认识,材料强调

5、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正确。实践是获得知识和本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A错误;不能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哪个更重要,C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还有间接经验,D错误。答案:B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

6、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解析:肚子饿了就应该吃饭,不因认识的人不同而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正确。答案:A8.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真理具有客观性④真理是永恒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

7、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真理的客观性而不是永恒性,③正确。答案为A。答案:A9.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这主要强调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思想和客观实际相联系,为人民群众掌握,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答案:B10.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

8、这表明(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尽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