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ID:45922297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在全国的普遍实行,对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教育的大趋势,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更不能像80年代的教师一样满堂灌。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我认知研读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从各个方面查阅资料,发现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更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关键词: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生物教学教学的课堂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冇了更高的要求,

2、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习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和应用知识。现在以自己教学中的案例介绍一下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步骤。一、选择课题探究式教学过程屮,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以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为基础,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我选择的课题为——减数分裂。二、课堂教学1•引入课题课题的引入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播放剁白菜馅的视频,引导学生发现放盐后有水分渗出,接看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拿出一

3、棵萎鳶的菠菜,把它放在清水屮,过2分钟后发现菠菜变得坚挺了。2•提出问题%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植物是如何吸水和失水的呢?%1环境溶液的浓度是否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呢?如何影响?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渗透装置,并着重说明选用的膜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山透过而蔗糖分子难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1漏斗内的液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一直升高下去吗?%1水分子会从烧杯进入漏斗内,那能从漏斗进入烧杯吗?%1如若把烧杯内页换成和漏斗内等浓度的蔗糖溶液会是什么情况?%1总结出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4.根据问题创立假说-成熟的植物

4、细胞就是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5.根据假设设计思路假说提出后必须得到验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简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预期实验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指导时要善于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将班级学生分组,每一组通过组内讨论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验证假说,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实验方案。经过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汇总、融合各组的设计思路,形成一致的实验方案。经过大家讨论,为了检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这一假说,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

5、大小的变化。如果原生质层相当于i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在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3.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在显微镜下亲眼目睹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此时可进一步提问:%1是否一定用30%的蔗糖溶液?能否用10%或50%的蔗糖溶液替代?%1如若把蔗糖溶液换成等渗的KN03或尿素,会是什么结果呢?7•得出结论使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和现象,证明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8.根据结果进行

6、交流交流就是与他人交换看法、分享信息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质疑和不同的观点,这不仅明白了别人对问题的看法,而且有利于摆脱自我心中的思维倾向,通过交流共享实验信息,获取更好的实验材料和装置,更易操作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步骤,从而建立新的模型,为进一步探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实验结果的前题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共享成果,互相质疑。将各个小组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小组交流,听取他们的质疑并进行解释。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探究方案: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以上是木人在生物实验

7、课上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案例,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配合本人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的应答。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逐渐地把握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意义,最终拥冇探究的能力。但是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模式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况且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这种方式,那种体现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灯方式就能掌握。在目前情况,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一个学期开设2-3节该课型为宜。因此可见,探究式教学虽有许多优点

8、,但由于受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局限,其优点难以在学科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资源的不断改革,探究式教学必将给出丰硕的果实。参考文献:1、《高屮生物新课标的课程结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屮学朱正威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